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曹全碑》第024天::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

《曹全碑》第024天::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

壹個多月沒提筆,連毛筆都幹枯分叉了!小家夥疑惑地問我為什麽寫的字“和書上不像”,咳咳,因為我寫得不好嘛

今天幾個字的意思比較明顯,只是關註壹下寫法:

1.無,繁體“無”,在此處沒有左上角的撇,

2.不,和前面出現過兩次的寫法略有不同,區別在橫線下面的豆豆部分;

3.賢,在大部分的隸書碑貼中左上角的“臣”都是壹條豎直通;

4. 於,在現代部分字典中把此字視為“於”的繁體,《說文解字》:“於,於也。象氣之舒。”“於”的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所以“於”的本義為曲折。

於,多作為介詞,是古漢語中用的很多的虛詞,“於”不是“於”的簡體字(《簡化字總表》、《通用規範漢字表》都沒有規定“於”簡化為“於”,《新華字典》對“於yú”的解釋是同“於”),“於”、“於”多數情況相通,但“於”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於亦是姓,不同於於姓。“於”字有三種讀音,即yú(於)、wū(嗚)、yū(迂);雖然中國大陸壹般把“於”略寫為“於”,但是“於”字讀wū(嗚)、yū(迂)兩種讀音時,仍作“於”不能略寫為“於”,如見於先秦文獻的“於戲”([wū hū],等同於現代語言中的“嗚呼”,壹般用於對不幸的事表示嘆息、悲痛等)、“於菟”、樊於期等。“於”在壹般意向可通“於”,但不乏特殊的獨有意向,如“於”作為姓氏和作為動詞詞頭“黃鳥於飛”、“鳳凰於飛”,不通“於”。

於菟[wū tú],學《四聖心源》時曾了解到楚國稱老虎為“於菟”,因對虎崇拜,將月亮也以此稱呼,後音訛成為“玉兔”。

樊於期[fán wū jī](?―前227年),戰國末期將領。原為秦國將軍,後因伐趙兵敗於李牧,畏罪逃往燕國,被燕國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時,荊軻請求以樊於期首級與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壹帶)地圖作為進獻秦王的禮物,以利行刺。樊於期獲悉,自刎而死。

後來,荊軻刺秦王雖未成功,但樊於期為國家甘願壹死,至今仍為人們所敬仰。後人言“燕趙之地重節義之風,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對樊於期、荊軻不畏強暴、以身殉國壯舉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