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成語優秀典故

成語優秀典故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壹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壹籌莫展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語優秀典故(通用1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優秀典故1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之壹。

成語優秀典故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漢時候,有壹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壹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國家的功臣,但他壹點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統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壹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壹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握犧牲。這是壹位多麽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後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並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壹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優秀典故3

 暗無天日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為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裏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壹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主仆兩命盡喪;吳學伊主仆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他們的肚子裏,然後沈入水底的。

 據說,朱宏祥壹到任,城隍認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幹的。

 朱宏祥聽到這壹報告後,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為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後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沈入水底。這些船戶結幫為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成語優秀典故4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麽轟轟烈烈,卻能把壹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壹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壹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裏那麽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壹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壹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裏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壹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禦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壹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壹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妳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成語優秀典故5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壹,物我兩忘。《莊子》中有壹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壹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

成語優秀典故6

 開誠布公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妳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妳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妳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麽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麽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壹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壹生清貧,並無什麽產業留給後代。

成語優秀典故7

 異曲同工

 西漢時期有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是以詞賦見長,司馬相如是漢景帝時期的人,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辭藻華麗;揚雄是漢成帝時人,作品有《甘泉賦》《河東賦》,主張修政。唐朝文學家韓愈評價說“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出處唐朝·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釋讀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壹而用意相同,或壹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成效。

成語優秀典故8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別人的權勢,為非作歹的壞人。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輥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壹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壹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妳看行嗎?”

 謝鯤想了壹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貍,恐怕把城墻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貍、社廟裏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裏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成語優秀典故9

 學富五車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革,政治的動蕩,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把知識傳授給統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於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壹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最早致力於私人講學的的孔子,他那裏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國時學術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十篋,著名的哲學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識豐富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於公元前十壹世紀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富五車”和“才高八鬥”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裏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於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惠施是戰國時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裏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後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贊。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用“學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壹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麽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鬥”是南朝謝靈運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以後,人們便把“才高八鬥”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鬥才。”在這裏,詩人借用了“才高八鬥”這壹典故。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成語優秀典故10

 小心翼翼

 宋朝時有個很有學問的人,名叫賈黃中,他五歲起跟父親讀書。

 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賈黃中十五歲就考中進士,當了校書郎。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時,有壹年鬧災荒,百姓餓死不少。賈黃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飯,救活了幾千人。他在金陵任職的時候,發現府庫內藏有幾十匣金銀寶貝,價值連城,馬上清理上報朝廷。宋太宗十分高興,誇獎他說,若不是他廉潔奉公,這些前朝的寶貝壹定會丟失;還召見賈黃中的母親,贊揚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親。

 但是,賈黃中辦事過分認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機立斷。後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該這樣,但是大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賈黃中死時,家中很窮,皇帝特地賜錢三十萬,又給他老母親白銀三百兩,以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他母親教子有方。

 釋讀翼翼:比喻恭敬慎重的樣子。形容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成語優秀典故11

 小時了了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壹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余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壹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妳和我有什麽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妳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妳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壹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壹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壹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壹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壹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壹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裏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妳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釋讀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成語優秀典故12

 食不甘味

 戰國後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壹的秦國是最為強大,它經常侵犯其他國家有壹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實力不足而焦慮不安,如果強秦發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說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合起來抗秦。楚威王壹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妳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在就按妳的計策去做。”

 釋讀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裏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語優秀典故13

 縱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後,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出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成語優秀典故14

 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趙威後是壹個很能幹的婦女。

 有壹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妳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趙威後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麽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麽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壹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後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後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成語優秀典故15

 江郎才盡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壹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壹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壹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壹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壹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壹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壹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壹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壹支筆在妳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壹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麽好的文章了。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壹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壹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才不盡》)

 出處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壹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漸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