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延齡草、芋兒七、獅兒七、三角七、頭頂珠、天珠[果實]、地珠[根狀莖]
來源為百合科延齡草屬植物白花延齡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 Pall.、頭頂壹顆珠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以根狀莖及根入藥。夏、秋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幹備用。
性味歸經甘,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鎮靜止痛,止血,解毒。用於眩暈頭痛,高血壓病,神經衰弱,跌打損傷,腰腿疼痛,月經不調,崩漏;外用治疔瘡。
用法用量 0.5~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類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類風濕)主要是關節病變,關節滑膜發生炎癥,滑膜邊緣長出肉牙組織,產生的血管翳破壞關節的軟骨,血管慢慢擴大,嚴重的話最後能將關節全部軟骨“吃掉”。
1、不要濫用激素。西醫治療類風濕可用以下藥: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減輕癥狀的作用,不能治根;緩解病情的藥,如免疫抑制劑等,能緩解病情;激素,可以非常快地消除癥狀,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大,使用壹定要慎重,服用的量、時間壹定要在嚴格的控制下使用。
類風濕病人應該早點檢查治療。在內科吃藥不能很好控制病情的情況下,就應盡早切除滑膜,這樣不但費用低、痛苦小,而且可以避免錯過滑膜切除手術期後,關節畸形後做成型或融合手術可能失敗的風險。
2、治病關鍵看頭兩年
能不能恢復關節的原貌和原來的功能,關鍵要看頭兩年的治療。類風濕的最初病變部位為關節囊內層滑膜發炎,表現為充血、水腫和增生。此時患者有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困難及晨間關節發僵。臨床上將這壹階段稱為類風濕早期。如果早期未治或治療不當,滑膜炎經久不愈,極度增生的滑膜組織可侵犯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造成關節破壞。此時患者不僅有關節疼痛和腫脹,還會出現關節變形、強直和不能逆轉的功能障礙。X線片上可見關節間隙模糊、糜爛、變窄和炎癥等異常。這壹階段稱為類風濕晚期。通常在發病頭兩年的滑膜炎,如未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90%的關節損傷在此期間發生。壹旦關節被破壞,即使以後的治療再恰當也難以完全修復。因此類風濕發病的頭兩年是決定愈後的關鍵時刻。
3、類風濕手術要考慮整體
什麽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呢?內科吃藥治療1-2年效果不大,難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有兩種方法,第壹種方法是早期的滑膜切除術,第二種方法是晚期的關節融合或成型術。第壹種方法切除滑膜,先進行局部麻醉,通過打開關節或關節鏡來切除滑膜。第二種手術,關節軟骨被破壞,關節僵硬或強直,出現了畸形,嚴重影響了關節的功能。通過手術使關節回到正常的位置。
手術後兩三周傷口愈合,就可拆線。但骨頭的愈合需要兩個月時間,所以在這個時間裏關節還不能完全負重,要註意休息,要定期復查。
像類風濕這種病,醫生治療時壹定要從關節整體結構考慮,要進行整體治療。有時醫生只給患者做壹個關節,其他的關節還是不能動,疼得厲害,手術的結果肯定失敗。
4、關節疼痛到哪個科就診?
早期確診類風濕對治療至關重要。類風濕的主要病變發生在四肢大、小關節和顳頜關節。早期患者有持續性關節疼痛、腫脹、發僵及活動困難;晚期患者還可因關節破壞而引起關節畸形和強直,最終造成關節殘疾。少部分患者在關節炎同時可伴發熱、皮下結節、貧血及其他異常。根據這些表現,參考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仔細判斷,方能確診。
很多感覺關節疼痛的病人不知道選擇哪個科就診。對於骨關節病,除了明顯的外傷、腫瘤應該去骨科就診外,壹般情況下都應看風濕專科。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年齡以育齡婦女多見,而60歲以後的發病比例在性別上則沒有太大差別。病變主要侵犯四肢關節,壹般不侵犯脊髓,極少數情況下可能侵犯第壹、二頸椎。發炎為主要表現。
5 、臨床上治療類風濕經常用到4類藥。
第壹類.非甾類消炎藥。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癥狀性治療,不能控制病情。與皮質激素相比,不含激素。這類藥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胃疼痛及出血,壹些新藥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副作用比較小。臨床用藥壹定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到療效、副作用、經濟情況以及對全身的影響,用藥壹定要個體化。
第二類.改變病情的藥物。到目前為止,類風濕還沒有根治的療法。但如果病人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這類藥物,效果還是不錯的。這類藥物療效慢,可能兩三個月後才見效,能夠控制病情發展,具有修復作用。
第三類.免疫抑制劑。甲氨喋呤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小劑量使用,壹般6周左右開始起作用。
第四類.皮質激素。這類藥物的特點是效果好,療效快,但副作用也大。
備註(1)同屬植物藏延齡草Trillium govanianum Wall.與前兩種相似。分布西藏地區,當地亦以其根狀莖入藥。功效相同。用量0.5~1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頭頂壹顆珠
此藥為百合科(延齡草科)植物延齡草(rTrillium tschonoskii)的根莖或成熟果實。因這種植物有3片葉輪生於莖的頂端,花單生於輪生葉之上,開花後結出圓球形的果實,成熟後黑紫色,富光澤。好似壹披紗少女頭上戴有壹顆珠寶,因而得此名。它的果實因生長在上部,又稱“天珠”;它的根莖粗壯大,橢圓形,下方生多數細根,加工成藥材時常將其編紮在根莖之外方,形成球狀。因它生長在地下,又稱“地珠”。延齡草是肉質草本。莖高15—40厘米,直立,單生。葉片菱狀卵形,3片,無葉柄,輪生於莖頂。開花時,在莖頂輪生葉之上生出壹朵美麗而清雅的小花,外部的花瓣綠色,內部的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授粉後結出團球形的漿果。5—6月開花,7—8月結果。
分布於宋洛、老君山、田家山、板倉、大神衣架、小神農架、大九湖等地。生長在海拔2000—2900米的山坡林下草叢中。 該藥具有活血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頭痛、跌打損傷等。
延齡草為珍稀瀕危物種,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延齡草屬(trillium)間斷分布於東亞與北美洲,因它的形態組織比較特殊,因此,植物學界對它的分類位置也有不同見解。保護好延齡草具有科學意義。建議在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管轄範圍內嚴禁采挖,並保護其生存的生態環境。其他地區應挖大留小,並采種就地繁殖。同時,應開展野生轉家種或組織培養等科學試驗,定點進行栽培,以增加資源,保證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