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壹般都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比較自信,畢竟雅思托福成績擺在那裏,甚至有的學生提前幾年就開始準備,口語標準,短文也寫得很好。但實際上,留學生作業大多都是學術論文,不僅格式要求規範,對流暢度和用詞精準性也要求很高,還有對專業詞匯的掌握。打個比方,我們從小學習漢語,每個人的漢語水平都賊溜,但又有幾個人敢說能寫好學術論文?所以留學生遇到的每壹篇essay都是挑戰,朋友圈裏處處是吐槽掛科或者抱怨每天在查字典中度過。
此外,格式與詞匯只算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及格甚至拿高分,還要考慮結構、修辭、句式等問題,絕對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
難點二、思維模式差異
由於中西方的教育差異,學生的思維方式也不同。中國留學生的執行力較強,更擅長對固定課題的研究。但歐美國家的教育中,更重視學生的辯證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然而學術寫作是壹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同學們在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問、組成論點、推理、論證……論證是否充分,文章是否有邏輯性,是否體現批判性思維這些都是決定壹篇論文好壞的重要依據。
很典型的壹個例子,教授布置作業,並沒有固定題目,而是說“妳可以寫任何妳想寫的東西”,歐美本地的學生會感覺很簡單,而留學生往往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思維模式的差異還表現在教授和學生喜好的沖突。例如壹篇開放性文章,妳自認為寫的沒有問題,但教授卻從中看到濃厚的東方痕跡,評價顯然不會很好。
相信每壹個留學生親身經歷以後,都會明白這個問題。然而,這種思維的養成,往往是經過長期的學習、斷鏈,並且在壹定的文化背景中養成的。這就造成了留學生作業的寫作困難。
難點三、寫作規則了解不夠
為了便於學術交流,在教育界很多規則都制定了國際標準,但細節上仍然存在差異。就拿留學生作業來說,例如如何引用文獻,引用的格式和規則又分為很多種,各有各的要求(MLA,APA,Chicago/Turabian,IEEE),實際應用起來較為麻煩,引用格式真的是個看上去簡單但操作起來讓人心煩氣躁的東西。其他的例如參考文獻格式是什麽、圖表的繪制等,都需要重新了解規則,然後通過寫作鍛煉掌握。
此外,論文的選題標準、質量評價標準、重復率判斷標準等信息都不夠了解,在實際寫作時不可避免會出現錯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