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壹個讀音chǔ。
楚(拼音:chǔ),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叢生的樹木,又指壹種落葉小灌木,引申指打人用的荊條,又引申指痛苦。又特指楚國。
形聲字。甲骨文“楚”字由“林”、和“口”和腳形構成。“口” 字表示家園,整個字的意思是腳到森林中去建立家園。以後字形是其變體。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漢字隸定後由“林”和“疋”構成,隸變後楷書寫作楚。
本義指叢生的樹木。《吳子·論將》:“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飆數至,可焚而滅。”又指壹種落葉小灌木,也叫荊。《詩·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朱熹集傳:“楚,木名,荊屬。”引申指打人用的荊條。
《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又引申指痛苦。《史記·孝文本紀》:“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又指楚國,周代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壹,後為秦所滅。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粗上聲。或作?。《說文》:叢木也。壹曰荊。《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荊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