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圖片上的東西是用什麽材料,怎麽制作成的

圖片上的東西是用什麽材料,怎麽制作成的

這個題目是題主的原題,可能因為錯別字或者不知道這人字究竟應該如何寫,而又改了標題吧。原以為題主所說的麼地的麼子,應該是方言。因為從詞匯上看,並沒有麼地和麼子這樣的詞匯。而麼這個字,也只是麽字的繁體字,現在基本不用了。從題主發的照片看,這就是農村犁地後用來平整土地的耮。再查字典,關於農具有“耱”這個字,原來我們這兒叫“耮”,關中地區叫“耱”,西漢的文獻中己提到耱,可見至少兩千年前黃河流域就己使用這種農具。

耮是壹種傳統的農作工具,四邊有木框,中間用條子編織而成,長方形,主要作用是平整土地,和犁、耙等家具搭配使用。壹般情況下,牛拉犁進行耕地,耕完了後牛再拉著耙將大的土塊耙碎,最後壹道工序是用牛拉著耮將剛犁、耙過的土地耮平,這道工序就叫做耮地。由於耮是用條子編織而成,重量較輕,壹般情況下人要站在耮上,壹手拉著牛套上的繩子,壹手拿著鞭子來驅使牛。為增加耮的重量以達到最好的耮地效果,還可以在耮上壓上石塊。沒有石塊的情況下,大人們往往急中生智,讓孩子也站在耮上或坐在耮上以增加耮的重量,我少的時候就經常和父親壹起站在耮上耮地。耮地的作用是

弄碎土塊、

平整地面,以達到精耕地細作的目的。在開溝種植某些作物後,也可以用耮來掩土保墑。《齊民要術》中記載有"耕而不耮,不如做暴"的諺語。《王禎農書》更指出"凡己耕耙欲受種之地,非耮不可"。

弄碎土塊、

至於做耮的材料,很簡單,就是木頭和條子。木頭壹般用比較硬的雜木,比如刺槐、柞木,做成四邊的邊框,前端拴上鐵環,以用來拴牛套。中間用條子編結。條子壹般用比較耐磨的荊條編制,有時候也用蠟條和棉槐條子編制。當然,這是指我們膠東地區主要是這幾種條子,其他地區用啥條子,各地肯定會就地取材,這沒有啥嚴格的規定。壹般情況下,壹幅耮可以使用很多年,條子磨壞了再換條子,可反復修理使用。

現在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這種傳統的農作工具在農村很少見了,估計也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工具怎麽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