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
蛇——農歷六月,人們在農村外出捕蛇,不論大小,是否有毒。村民們把抓到的蛇全部獻給蛇王廟,放在廟中央的壹個黑色大骨灰盒裏,由專人精心飼養。相信誰抓的多,誰對蛇王菩薩就最真誠,對自己也有好處。
坐轎子——7月7日上午,蛇王廟前點燃了兩根玫瑰色的香,高2米,每根重25公斤。村民們聚集在寺廟前祭神,並帶來壹頂特殊的轎子,人們稱之為“神轎”或“龍庭”。壹張用細鉛絲織成的網圍在車周圍,覆蓋在車內設置的壹個大木盆上。
巡禮——7點,蛇王菩薩巡禮開始,三聲炮響,鑼鼓齊鳴。隊伍魚貫而出,隊列被壹聲大鑼清理幹凈。國旗隊緊隨其後。前面並列著寫著“打雷”、“陪伴”、“肅靜”、“回避”等字樣的木牌,引著轎子。後來有了村民,大家從大黑甕裏拿出壹條蛇,或纏在脖子上或腰上,或纏在胳膊上,連小孩子也不例外,就像壹條長長的蛇陣。沿街的家庭用熏香和鞭子互相問候。並與排隊的人交換了三支香,名為“分發香”,以示對沿街驅趕疫情、保佑大地的蛇王菩薩* * *的敬仰。
歸位——蛇王菩薩巡視完畢,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鄉親們恭敬地請他歸位。
放生——晚上,村民們把蛇和蟒蛇從廟裏的大甕裏拿出來,成群結隊地湧向岷江岸邊,懷著虔誠的心情把蛇放進河裏,讓它們回歸自然。
張拉客以蛇王廟為載體,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行“蛇燈”、“蛇神賽”等活動。蛇燈每年從正月初六到二十壹元宵節舉行。按姓氏輪流。每姓壹宿,每戶壹板。蛇燈巨大而壯觀。每年農歷七月初七舉行賽蛇,這是張虎地區特有的崇蛇民俗。明代文學家謝朓在《長Xi瑣語》中記載:“福州水口之上,有壹地名,名為朱船阪(即漳湖阪)。時至今日,福州方言仍稱朱傳班,有蛇王廟。廟裏蛇百條,夏秋賽跑。大蛇要麽纏在人的腰上頭上,它會爭氣。”
這種祭祀蛇的民間習俗壹直延續至今。現在,張虎善良的男女真誠地崇拜蛇,祈求蛇神保持國家和平,消除災難和困難,風調雨順,莊稼豐收,保佑信徒的土地和水安全。隨著時代的進步,盡管現代文明為這座千年古鎮註入了許多活力,張虎人民在21世紀致力於改革開放和三個文明建設,但“福建拜蛇”的民俗仍然是張虎地區最典型、最完整的民俗。這不僅為後人進壹步發掘和研究蛇崇拜的內涵、來源和傳承歷史留下了重要資料,也為旅遊開發留下了寶貴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