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求關於李小龍的歷史故事, 要真實的. 亂寫者請自重, 不要百度復制的, 還有他的壹生經歷

求關於李小龍的歷史故事, 要真實的. 亂寫者請自重, 不要百度復制的, 還有他的壹生經歷

李小龍

●武術技擊家李小龍

李小龍,偉大的武術技擊家,世界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李小龍的壹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壹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裏都出現了壹個新詞:“功夫”(Ko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壹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壹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壹。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壹。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香港、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誌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關於李小龍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壹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壹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壹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由於害怕李小龍學壞,在他18歲那年,李小龍的父母決定送李小龍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裏組織了壹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裏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1964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全美空手道比賽,當時年僅24歲的李小龍橫掃所有選手取得了桂冠。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壹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裏,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蓮達,經過壹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裏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裏達州等電視臺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裏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壹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樂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壹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壹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遊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準備繼續拍完《死亡遊戲》的時候,由於藥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歲。

龍之奮鬥歷程

童年時候的李小龍非常頑皮,不愛學習,性格怪異,喜歡獨處。但拍電影卻非常敬業,加上天資聰穎,成了小有名氣的童星,深受女孩們歡迎,而李小龍也自小是個性情中人,交女孩也是他的嗜好。13歲那年拜入葉問門下學習武術,到處尋人打架,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58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賽冠軍。總之,這之前的李小龍還是壹個年輕、頑皮、不愛學習、到處惹是生非的毛小子。

李小龍的奮鬥歷程應該從19歲那年懷揣100美元只身前往美國謀生算起。

郵輪經過神戶、橫濱、夏威夷,前往他壹片茫然的未來之地——舊金山。在香港,他是小有名氣的童星和赫赫有名的街頭打手,在這裏——還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美國社會的舊金山他只是無數到美國淘金華人中不起眼的壹個,只能幹壹些零碎的活,住在破爛的貧民區。

舊金山最引為自豪的是宏偉壯觀的金門大橋。李小龍站在橋上,倚欄眺望碧藍的大海。大洋的彼岸,是香港,他由此想起他那"望子成龍"的父母。他決計洗心革面,發奮自強,做出成果來證實自己是壹條龍!

李小龍在舊金山,幹得稍長、稍有點起色的職業是教人跳"ChaCha"(恰恰舞),他的收費低廉,學員稀少,這與他精湛瀟灑的舞技很不相稱。在香港,他是跳舞作樂;現在,他卻以舞藝權做維持生計之手段。美國人不鄙視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可李小龍總覺得有些無奈。

三個月後,他去了西雅圖。他找到周露比女士開的中餐館,周女士很熱情地接待了他,並收容他在餐館打工以賺取生活費和學費。

李小龍進了當地的愛迪生高級工業學校(相當於中國的職業高中),這是他英文水平不夠格的緣故,不能夠直接進大學。周女士是李小龍父親的舊友,她在政治上很活躍,是當地華人社團的代言人。但李小龍父親的面子,到李小龍正式打工的那天,給無情地撕掉——周女士儼然壹副老板面孔,她毫無表情地對李小龍指指點點,稍不滿意,便厲聲訓斥。李小龍怒火填膺,他來美已三個月,雖也知道"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這壹信條,但他覺得太突然,簡直就受不了。但李小龍還是把火氣強行壓下,按照周老板的意旨,把活計做得她滿意。李小龍的行為跟在香港時大不壹樣,依過去的脾氣,他會摔掉盤子不幹,或拿盤子砸她個滿臉開花。

美國的學校,跟保守的香港學校很不相同,完全是開放性的,紀律松懈散漫,在李小龍看來,美國的學生簡直就在玩。此時的李小龍,父母再不能督促他,老師也不會約束他,同學更不會因學業的優劣而崇拜或鄙視壹個人。李小龍完全可以無拘無束,放浪形骸。然而,此時的李小龍完全成了另壹個人。他壹改在港厭學逃學的作風,壹絲不茍,如饑似渴地學習。他深知學費來之不易,逆境中的他悟醒了許多人生的哲理。他知道理科壹直是他的弱項,他曾對它恨之入骨、厭之如蠅。現在,他盡管仍不喜歡,卻比文科下了多倍的苦功。他對英語,更是到嗜學如命的地步,他知道;來到美國,無論進大學深造,還是進社會就業,語言是最最重要的。

李小龍的英語水平提高很快,開始做跑堂,工資比做雜務要高,還有小費。但李小龍心中仍十分壓抑。他從小就有做首領的欲望,希望駕馭他人,而不被他人所駕馭。李小龍正處於被人人所驅使的境地,食客、老板、廚師都可以驅使他。

李小龍離開了周記餐館(這期間有壹段愛情風波促成了此事),發誓不去任何壹家餐館打工——那樣太束縛自己的個性了。他想獨立從事壹種職業,哪怕收入僅夠糊口,也比受他人約束要心情舒暢。

李小龍結識了日本美籍商人木村武之,那時他19歲,木村36歲。他們成了忘年之交,村甘願做李小龍的弟子和追隨者。李小龍壹直想開設武館,但沒把握,也沒錢。現在得到了木村的鼓勵和出資幫助,武館開起來了。

李小龍的武館設在西雅圖唐人街的壹個地下室裏,初衷是以此為謀生手段,並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並獨創壹支門派。但是創業是艱難的,問津武館的寥寥無幾。李小龍跟木村商量後,就和木村帶幾個學武的學生,去西雅圖的幾所大學做示範表演。事實證明,他這種笨拙而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他的表演越來越受大學生的歡迎,每次都有壹兩個學生放棄他們原有的愛好,而改學中國功夫,武館初見起色。

1961年,李小龍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那時,醫科、法律、商科是熱門專業,而李卻選擇了冷門的哲學。李小龍是壹個好動而又好靜的雙面人,他酷愛武術,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又愛靜靜地思考。李小龍沈湎於哲學的海洋裏,他崇拜的東西方哲學家,有中國的老子、莊子,德國的尼采,法國的薩特。他發現,葉問師父的教誨,以及古代俠客故事所包容的意義,皆可從老莊哲學中找到印證。而尼采、薩特的哲學,又與李小龍好鬥好強、無拘無束的天性驚人地相似。"真人不露相"是中國古代大俠的行為準則和追求境界,而年輕好勝的李小龍,總在不斷地推銷自己,張揚自己,以證實自己是個"超人"。

李小龍腦瓜子絕對聰明好使,應付學業綽綽有余,主要精力放在了功夫上。他在學校附近的停車場租用了壹個角落,每月20美元租金,用作他的武館。他和木村對這塊地方非常滿意,較唐人街那個地下室,空間和光線都要優越得多。1962年,第壹間“振藩國術館”開設起來了。

當時他的名氣已經頗大,是校園裏引人註目的華裔學生。他好出風頭,擅長演講,樂於推銷自己,壹些美國人也加入到李小龍門徒的行列。他總能如願地招滿學生,每位學費每月15美元。對囊中羞澀的李小龍來講,這是壹筆不菲的收入。

那時,美國征戰越南,李小龍應征入伍,當了壹回“兵哥哥”。但是李小龍自由不羈的天性怎會願意待在軍隊呢?後來李小龍作為預備役軍人留在美國本土,末被派往越南作戰。這算是他的壹大幸運,也是武術界的壹大幸運。

李小龍在大學期間與琳達墜入愛河,後來雙輟學結婚。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請讀祝春亭的《功夫影帝李小龍》第六章。

李小龍和琳達離開了華盛頓,去了更有發展前景的加州。在那裏結識了菲律賓棍王丹·伊魯山度,武術界的前輩嚴鏡海,全美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從影是他的夢,但自來到美國,壹直跟電影無緣。未曾聽說,有哪位華裔演員躋身好萊塢,並占有壹席之位,但卻又壹直忘不掉電影並懷著壹線希望。他們驅車來到天堂般的好萊塢,卻只能遠遠望望而已。未來,很遠。他們離開好萊塢,李小龍靠在座椅上,情緒低落,琳達說:“妳行的,壹定行”。在李小龍奮鬥的背後,琳達壹直直默默忠實地支持著他。

1964年秋季,李小龍參加全美空手道大賽,擊敗蟬聯三屆冠軍的羅禮士而榮登冠軍寶座,並與羅禮士成了摯友和師生。

1964年,美國長堤空手道大賽是李小龍壹生的重要轉折點。李小龍作為表演佳賓出席這場大賽,表演了詠春拳,蔽目粘手、寸拳、無影拳、二指俯臥撐等,令所有觀眾瞠目結舌。李小龍在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中的出色表演,使他名氣在美國武術界名氣大增,不少武師從千裏萬裏之外趕來拜訪他,而這次大賽表演也促成了李小龍邁出踏入好萊塢的第壹步。

經過長時間的周折,李小龍得到了好萊塢電視劇《青蜂俠》第二主角加藤的角色,這之前穿插著《陳查理》長子角色落選和李小龍攜琳達回港的事。《青蜂俠》的播出,沒有引起太大轟動,但飾演加藤的李小龍,卻愈來愈受觀眾的青睞,他英俊靈敏,身手不凡,在劇中的表現,遠勝於飾主角青蜂俠的威廉士壹籌。

李小龍終於實現了進入好萊塢從事表演的夢想。他沒有名聲大噪天下知,卻已取得可喜的業績。他的最終目標是做世界級的功夫明星,這條路不平坦,充滿艱辛,並且漫長。

李小龍把武館關了,想壹心做職業演員。後來得到費西蒙的指點和雪伯靈的開導,武館重新開起來了,不過不是什麽人都收,不是每個月學費20美元,而是只收名人和資質很高的人,每小時學費50美元,後來還漲到250美元!——這樣來提高他的名氣。

李小龍已在好萊塢有了壹席之地,也接演了壹些配角,擔任武術指導什麽的,但總是在原地徘徊不前,甚至還不得已飾演了《醜聞喋血》中那個陰陽怪氣的同性戀殺手。在好萊塢曇花壹現的人很多,況且他還是壹位中國人,要在好萊塢風風火火談何容易。壹位影評家說:"壹句話,因為李小龍是中國人。不是好萊塢的首腦對李小龍本人有什麽偏見,而是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如無形的手,窒息了他們的思維。"

雖然事業不得意,但李小龍並沒有垂頭喪氣,反而很有自信地在壹張便簽上寫到:

我的明確目標

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壹千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這是中文翻譯,原文是:

My Definite Chief Aim

I,Bruce Lee,will be the higest paid Oriental superstar in the United States.In return I will the most exciting performances and the best of quality in the capacity of an actor.Starting in 1970,I will achieve world-fame and from then on and till the end of 1980 I will have in my possession ,000,000.Then I will live the way I please and achieve inner harmony and happiness

李小龍與朋友策劃壹部《無聲笛》的影片。他們去印度勘外景,大失所望,拍攝計劃被迫取消。曾有主演電視連續劇《功夫》的希望,他又壹次幻想成功,最終發現又是水月鏡花。被好萊塢美麗憧憬所誘惑的李小龍,就象頭可憐的驢子——嘴巴前面懸著壹把草,它拉著車努力地向前跑,卻始終吃不到那把草。他憤怒地想:我在好萊塢還有呆下去的必要嗎?李小龍開始有了回港發展的念頭。

那時候,香港電影業的龍頭老大是邵氏集團,60年代是邵逸夫壹統天下的黃金時期。1969年,邵氏制片主任鄒文懷帶領何冠昌等人走出邵氏,創辦了嘉禾公司。兩家公司明爭暗鬥,嘉禾始終處在下風,無能撼動邵氏,直到壹個人——李小龍的到來。

那時雖然對李小龍本人來說甚不得誌,但他的名氣已經非常之大,香港能請動李小龍的也只有邵氏與嘉禾兩家。本來李小龍看中的是實力雄厚的邵氏,並且不計較相對較低的片酬,但邵逸夫自高自大,最終因各種原因不歡而散;另壹方面,鄒文懷以他的誠意打動了李小龍,李小龍決意加盟嘉禾。

嘉禾、鄒文懷,這兩個詞在李小龍影壇事業生涯中占著重要的地位,推崇尼采要做“超人”也真正做到了“超人”的李小龍只聽兩個人的話:壹個是妻子琳達,另壹個就是鄒文懷。

以後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經典“四部半”。很多人都津津樂道於李小龍這短短兩年掀起狂瀾的時期,很多人只知道《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只知道壹次又壹次打破票房記錄,只知道李小龍似乎壹夜之間成了國際巨星,但有多少人了解李小龍在這之前艱難的奮鬥歷程,有多少人知道這兩年中李小龍的孜孜不倦?

《唐山大兄》壹片的攝制,在極原始、極艱苦的泰國柏莊。當時嘉禾還沒有足夠的財力去造出劇情所需的場景、道具,住宿、飲食條件都十分艱苦,氣候也不適應,總之,比在好萊塢拍片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李小龍怨言歸怨言,工作起來卻十分投入,仿佛有使不盡的精力和力氣,令其他疲憊不堪的演職員十分佩服。盡管當時條件艱苦,工作繁忙,精神和體力嚴重透支的李小龍仍堅持練功。他們住在柏莊附近小鎮的旅館裏,每天天末亮,李小龍就起來跑步健身,而當時極度疲憊的演職人員還沈浸在夢鄉中。

1971年《唐山大兄》公映,狂攬320萬,打破《仙樂飄飄處處聞》票房記錄230萬,天皇巨星從此誕生。

李小龍決定留在香港,馬上投入到《精武門》的拍攝。第二年,《精武門》上映,票房突破450萬。那李小龍風風火火的年代,也是嘉禾起死回生的年代。

同年,李小龍自編自導自己主演和制片,推出又壹力作《猛龍過江》,票房超過500萬。本來李小龍想自己組建公司自立門戶,但李小龍野心雖大,但並非經營之才,對如何籌建、運作,心中無底。鄒文懷語重心長地說:此事要慎之又慎,我是在影壇混到這把年紀,做過好些部電影的制片,有了十二分把握才離開邵逸夫走這步的。現在好些人年少誌高,草率行事,創辦制片公司不待制片就砸牌了。後來李小龍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1972年秋,不待《猛龍過江》公映,只作了短暫的休息,李小龍便投入《死亡遊戲》的攝制。但只拍攝了三段武打和壹些零散的鏡頭就得到了主演《龍爭虎鬥》的機會。這是壹部使他如願好萊塢成為真正國際巨星的作品,只可惜這部影片上映前壹個月便辭世西歸,只有他的在天之靈能看到這壹切了。

李小龍還在美國好萊塢仿惶時,曾誇海口立下三大宏願:壹是推廣弘揚截拳道,使中國功夫傳遍全世界;二是使華語片打進國際市場,讓全世界的電影觀眾認識中國電影;三是在歐美的影片中飾演主角,奠定中國演員的國際地位,《龍爭虎鬥》讓他了卻了這三大宏願。

李小龍的英年早逝有很多原因,包括他晚年(估且這樣說吧)對身體犯下的錯誤,如服食大麻,使用肌肉振蕩機等(這裏我們並不回避),但與他過強的意誌超出了身體承受能力,超負荷的工作也有著很大的關系。

龍就是這樣鑄就的。李小龍告訴我們:即使妳是天才,也需要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