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什麽膠,似什麽漆?

如什麽膠,似什麽漆?

大家都習慣於用如膠似漆來形容那些值得燒死的男女關系——當然,正義的男男關系或者女女關系也可以用這個詞,只是比較少見罷了。不得不承認,它們長得是挺像的,但是要知道,“如膠似漆”這個詞最初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其中提到過“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雖然沒有最終形成成形的詞,但是“膠”、“漆”都已經出現了——妳讓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人到哪裏去找這些高分子聚合物?!由此看來,不論是這膠,還是漆壹定是天然提取物。的確,人類利用天然橡膠的歷史十分悠久,迄今為止,人類發現最早的橡膠制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這是壹種至今仍有彈性的橡膠球,據說那裏的人壹直很喜歡玩它。當然天然橡膠也不止被用來玩樂,將石頭或者金屬固定在木柄上也是重要的用途。甚至有人掌握了遠超過世界材料學發展的技術:用橡膠制作鞋子和雨衣——當葡萄牙人第壹次穿著這些回到故土的時候,被控施行巫術而受審判。Hevea brasiliensis),這種樹屬大戟科橡膠樹屬,在受到傷害(例如莖部的樹皮被割開)的時會分泌出大量含有橡膠乳劑的樹液。直到1736年,法國地理學家查爾斯·瑪麗·德·拉·孔達米那(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才將橡膠樹樣本從亞馬遜雨林帶回歐洲,而第壹次在美洲以外種植橡膠樹,更是要晚到1873年——直到那壹年,著名的邱園裏才成功地生長出橡膠樹的幼苗。要知道六年後的1879年,法國化學家古斯塔夫·布夏達(Gustave Bouchardat)已經成功地用異戊二烯合成出了具有彈性的橡膠類似物。1877年,橡膠樹被傳入新加坡,從而開始了在亞洲的種植之路,如今,亞洲已成為最重要的橡膠來源地,2005年時占世界出口量的94%,而其中又以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為主,這三個國家的生膠產量占總數的約72%。膠,本字“膠”,《康熙字典》上寫道:《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昵也。作之以皮。《徐曰》昵,黏也。《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廣韻》膠漆。《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不難發現,“膠”由皮制成,這也是這個詞是肉字旁的原因。“如膠似漆”裏的膠,最有可能是指的動物膠。動物膠是用動物的皮和骨頭緩慢熬制而成,主要由蛋白質和壹些短肽組成。阿膠便是典型的動物膠,只是它號稱只用驢皮而已(對於我來說,阿膠和其它的動物膠也沒有什麽區別,只是可能更不純罷了,吃上去應該和吃豬皮沒差別):當然也不會是油漆,這裏提到的漆,也就是傳說中的生漆。莊子在《人間世》中有語:“漆可用,故割之”,這可能是中國最早關於采割生漆的記載。生漆主要來自於漆樹科漆樹屬的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和野漆(T.succedaneum)。話說回來,漆的采割和橡膠還真的十分類似,都是割開樹木的樹皮,采集粘稠的白色樹脂——只是漆樹看上去稍微小壹些。漆是壹種天然塗料,主要由漆酚(酚類物質的存在也直接導致了它會氧化成暗褐色)、漆酶、樹膠質和水分等組成。這種材料具有黏接、加固、調合顏料、塗飾、硬化成膜、防護保護等功能,因此歷史上壹直廣泛用於木器之上。然後想想把熬好的黏乎乎的黑黑的動物膠倒進黏乎乎的褐紅色的生漆裏吧——效果壹定是讓妳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漆樹科植物的分泌物可以導致很多人發生各種過敏反應,包括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所以真要如膠似漆的時候,還是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