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陶侃的母親的典故

陶侃的母親的典故

陶母“截發筵賓”、“封壇退_”等典故被廣為傳頌,大家尊其為“賢母”。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壹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寬厚待人稱道於世。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

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243-318),是東晉名將陶侃(陶淵明之曾祖)的母親,也是中國古代壹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寬厚待人稱道於世。她與孟母、歐母、嶽母齊名,壹同被尊稱為"四大賢母"。陶母"教子惜陰"、"截發易肴"、"送子三土"、"退_責兒"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基本簡介

陶母湛氏出生於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幹縣金川鎮)。湛氏名字無從查考。家境貧寒,父早喪。16歲那年,因壹次偶然的機會,她嫁給了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陶侃出世後,正當時局混亂,戰事不斷,隨著三國歸晉,陶丹的家道也因此而沒落。作為吳國的舊臣陶丹也因此沒有再出道。為了生計,舉家從鄱陽遷往廬江郡潯陽縣,不久陶丹便因病去世了。

陶丹離開人世後,生活重擔全部落在湛氏肩上。失夫之痛與家道的沒落,並沒有使這位年輕柔弱女子卻步。她帶著重孝將丈夫的靈柩運回鄱陽老家安葬,然後挑起了培養和教育兒子的重擔。

她日織麻、夜紡線,換回錢糧供兒子讀書。她自己則節衣縮食,常常是壹邊勞作,壹邊伴讀,壹年四季的夜半,都能見到這孤兒寡母的瓦屋透出油燈的光亮。此外,陶母湛氏將勞作後的全部時間用來教育兒子。她認為,孩子的品格是從幼年就開始形成的,課子不嚴,教子不緊,將會貽誤孩子的壹生。她教育兒子愛惜光陰,崇尚勤勞。又教誡其子,務“使結交勝已”。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陶母湛氏病歿,終年75歲。她去世後,人們遵其遺囑,將其葬於新淦縣城十字街右(今新幹縣城金川鎮十字街2號),享年75歲(其碑石珍藏在新幹縣博物館)。她以賢良的秉性和教子的良方,在婦女界樹立了壹塊永不褪色的豐碑,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壹。 後人為紀念陶母教子惜陰苦讀的精神,在湛氏故宅旁築有陶侃讀書臺,其下為洗墨池。後又在讀書臺附近興建了“惜陰書院”、“金川望江樓”。宋代名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楊萬裏、文天祥,明代名人解縉等都到此遊歷並賦詩贊譽“陶母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