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引:

動詞義:

1、會意字。從弓從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

引,開弓也。——《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說林訓》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

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於。——《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淮南子·人間訓》

柄鐵摺疊環復……引之長丈許。——明·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等。

2、拉;牽挽。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左右欲引相如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等。

3、延長;延續。

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

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等。

4、伸著。

引首顧曰。——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新唐書·卓行傳·甄濟》

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擡起頭。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等。

5、牽連;攀供。

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等。

6、引導。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等。

7、帶領。

復夜引兵。——《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等。

8、引決、自盡。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選·潘嶽·寡婦賦》

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等。

9、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等。

10、薦舉。

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等。

11、招致。

必親引問。——《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等。

12、執持。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指喝酒) 等。

13、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戰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資治通鑒》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卻,逃走) 等。

14、選用。如:引賢(選用賢才) 等。

15、吸引。

引入黃婆洞。——《廣東軍務記》

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 等。

16、辭職。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等。

17、舉起;豎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戰國策·燕策》

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 等。

18、承認。

權引咎責躬。——《三國誌·吳誌》

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 等。

19、延請。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20、取過來;拿出。

引佩刀。——《漢書·李廣蘇建傳》

引壺觴。——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名詞義:

1、 引車前行的皮帶。

縣縣常以結引馳外為務。——《荀子·王霸》。註:“引,讀為靷。靷,引軸之物。”

屬引。——《儀禮·既夕禮》。註:“引,所以引柩車,在軸遁曰紼。”

執引者三百人。——《周禮·大司徒》

2、卷首語;序言。

恭疏短引。——唐·王勃《滕王閣序》

又如:小引

3、樂曲體裁之壹,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馬融《長笛賦》

又如:引辭(宋元戲曲演唱時第壹支曲子的泛稱,用以引起劇情)等。

4、指商人運銷貨物的憑證。

令客人赴官請引,自於茶園買茶……——《宣和遺事》

又如:引行公店(鹽商聯合經營的機構);鹽引;茶引等。

5、通行執照。

央李員外衙門上下打點使用了錢,見了大嚴,給引還鄉。——《警世通言》

形容詞義:

1、長久。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江水》

量詞義:

1、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壹引。今為市引的簡稱。1公裏=30引

總結如下:

1、拉弓;開弓。

2、延長;延續。

3、伸著(頸項)。

4、申,表達。

5、牽引;拉。

6、系於車軸而引車前行的皮帶。

7、指牽引柩車的繩索。後因稱出殯為發引。

8、株連;攀供。

9、引導;帶領;疏導。

10、征引;援引。

11、薦舉。

12、抽取;執持;取用。

13、收納,引進。

14、招致。

15、逗引;誘引;吸引。

16、收斂;退避。

17、正,劃定。

18、爭。

19、承當;自承。

20、引決,自盡。

21、傳喚罪人。

22、量詞。長度單位。古以十丈為壹引。

23、量詞。重量單位。宋以後鹽或茶運銷時以“引”為計量單位,每引規定的斤數,不同時期和地區各不相同。

24、樂曲體裁名,有序奏之意。

25、泛指吟唱。

26、文體名。唐以後始有此體,大略如序而稍為簡短。

27、路引,通行證。

28、古紙幣名。

29、引戲的省稱。

解在文言文和現代文有幾種意思

"解”字有多音多義,jiě?、jiè、xiè、hài。

(壹)jiě

剖開,分開:解剖。分解。瓦解。解體。

把束縛著、系著的東西開啟:解開。解甲歸田。

除去,除,廢除,停止:解放

講明白,分析說明:解釋。解析。解說。勸解。解嘲。

溶化:溶解。解凍。

懂,明白:理解。見解。

調和,處理:解決。和解。調解。排解。

高興,開心:解顏而笑。

排泄:解手。

代數方程中未知數的值。

演算方程式:解方程。

文體的壹種,如韓愈《進學解》。

系結。

(二)解 jiè1、傳送。2、押送財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解回北京。3、系結4、解元(三)解? xiè1、古同“懈”,松弛,懈怠。2、古同“獬”,古語“解綢獬豸。”解即獬 ——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3、古同“邂”,邂逅。4、舊時指雜技表演的各種技藝,特指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賣解的。跑馬賣解。5、(解湖)湖名,在中國山西省。6、姓。解姓。歌手解曉東7、系結。解(hài)1、姓氏,解(hài)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油畫藝術家解國平。2、地名“解(hài)州” 、“解原鄉”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

"因"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1.依靠,憑借

2.因襲,沿襲

3.趁著

4.原因

5.由於

6.經由,通過

7.於是,就

字典是查的,應該全了哈

文言文中"之"到底有幾種意思?

知道就好,沒必要記住....文言文重在理解大意

⑴他,她,它(們)。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者)

②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之:它,指狼。)

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⑶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②去逾四十裏,之虛所賣之。

⑷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義項指後壹個“之”。)

②其上以構脂、臘和氏灰之類昌之。(本義項指前壹個之。)

⑸作賓語前置的標誌。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⑹我。例: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⑺調整音節,無實義。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後壹個之。)

⑻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②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⑼作定語後置的標誌。例:

①雲之崔嵬。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怡然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怡---心中安適愉快而又喜悅滿足

然---這樣子

-----在文言文中沒有詞,更沒有片語,只有字。多數人認為“怡”是形聲字,我認為“怡”是形聲兼會意字。請參考“臺--yi”的甲骨文原意。

古代文言文中的屠有哪些意思

1. 宰殺牲畜,引申為大量殘殺:~宰。~刀。~戶。~夫。~殺。~戮。~城。~龍之技(喻高超而不實用的技藝)。

2. 〔~蘇〕a.古書上說的壹種草;b.草庵;c.古代壹種酒名。

3. 姓。

“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麽?

〈副〉

1. 將近;幾乎 [almost;nearly]

年且九十。——《列子·湯問》

上晚年多內寵,小王且二十人。——《資治通鑒》

去後且三年。——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2. 將要 [be going to;will;shall]

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詩·齊風》

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淮南子》

且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以為且噬己矣。——唐· 柳宗元《三戒》

火且盡。——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禍且及汝。——清· 魏禧《大鐵椎傳》

3. 又如:且當(該當);且然(亦將如此)

4. 暫且;姑且 [just;for the time being]

且往觀乎?——《詩·鄭風》

且攜所著。——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甚且心之所以清。——清· 劉開《問說》

5. 又如:妳且等壹下;這事且放壹下;且可(猶暫且);且休(暫且休整);且自(暫且;只管);且住(暫止);且暫(猶暫且);且權(暫且;姑且);且則(姑且);且復(姑且再)

6. 用來加強語氣,表示某事物的極端的、假設的或不可能有的情況或事例 [even]。如:死且不怕,況困難乎

7. 〈方〉∶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續很長時間 [for a long time]。如:這筆且用呢;他且來不了呢

<連>

1. 表示並列關系,相當於“又”、“而且” [and]

君子有酒,旨且多。——《詩·小雅》

行牧且蕘。——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連拜且泣。——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香且甘者。——清· 周容《春酒堂遺書·芋老人傳》

賊能且眾。——清· 魏禧《大鐵椎傳》

2. 又如:貧且賤;橫且直;且並(並且);且是(而且)

3. 又…又。連用以表示兩件事同時並進 [both…and…]。如:既高且大;且戰且退

4. 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抑或”、“或者” [or]

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 齊乎”——《戰國策》

是且非邪。——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表示遞進關系,相當於“尚且”、“況且” [moreover]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三國誌》

且人患誌之不立。——《世說新語·自新》

余悲之,且曰…——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且欲觀客。——清· 魏禧《大鐵椎傳》

6. 又如:且夫(且況。況且)

7. 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若”、“假如” [if]

且靜郭君聽 辨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呂氏春秋》

且復妄言。——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8. 又如:且如(假如;如果);且使(假使;倘若)

9. 尚且,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項羽本紀》

為眾人師且不敢。——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且繼今以往。——[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10. 另見 jū

“大學”在文言文裏有幾種意思啊?

大學:聚集在特定地點傳播和吸收高深領域知識的壹群人的團體或指太學,也可指《禮記》中的壹篇

古代文言文中哪個字有“收藏”的意思? “去”通假字,收藏的意思

例句:紡焉以度而去之.(《左傳·昭公十九年》).主皆藏去之以為榮.(《漢書·陳遵傳》)

“藏”多義詞,有收藏的意思

“去”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大神們幫幫忙

去 qù 〈動〉 (1) (會意兼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離開洞口或坑坎而去。《說文》:“從大,凵聲。”凵(qū)。本義:離開) (2) 同本義 [go away;leave] 去,人相違也。——《說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紀侯大去其國。——《春秋·莊公四年》 大去者,不遺壹人之辭也。——《谷梁傳》 武子去所。——《左傳·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戰國策·齊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歐陽修《歸田錄》 壹狼徑去。——《聊齋誌異·狼三則》 東向馳去。——清·魏禧《大鐵椎傳》 (3) 又如:去離(分離;離開);去任(因故離開職位);去住無門(進退兩難);去來(離去;往來);去位(離開官位) (4) 除去;去掉 [remove;wipe off] 去死肌,殺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 明日去。——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俸去書來。 (5) 又如:去絕根株(斬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歸正(去掉邪惡,歸於正道) (6) 相距,遠離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of] 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 日始出時去人近。——《列子·湯問》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去村四裏。——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又如:兩地相去50裏 (8) 前往,到別處,跟“來”相反 [go]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汝可去應之。——《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無門(進退兩難);去緊(走得快;迅疾);去處(所去的地方);去學校;誰去都壹樣 (10) 失掉; 失去 [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國演義》 (11) 又如:去失(丟失) (12) 扮演 [戲曲裏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如:去主角的那位長得並不美 (13) 趕走;打發走 [drive] 夫匯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戰國策》 (14) 拋棄,舍棄 [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裏丟開;放心);去勢(舍棄權勢) (16) 去世,死亡 [die]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晉·陶淵明《雜詩》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謂詞或謂詞結構後表示趨向或持續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來船不定,自飛自語燕爭忙。——宋·梅堯臣《絕句》 歸去來兮。——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壹鳴輒躍去。——《聊齋誌異·促織》 躍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慮考慮;明年回鄉下去;船向前慢慢開去;把東西給他送去 (20) 逃離,逃亡 [go into exile;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孟子·公孫醜下》 小敵去。——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紡焉以度而去之。——《左傳·昭公十九年》 (21) 通“驅”。驅逐 [drive out;expel] 千乘三去。——《左傳·僖公十五年》 詞性變化 -------------------------------------------------------------------------------- 去 qù 〈形〉 (1) 過去了的 [of last year;past]。如:去歲(去年,上壹年);去事(往事);去日(過去的歲月) (2) 通“怯”。膽小,畏縮 [cowardly;timid] 去 qù 〈介〉 在。表示時間或處所 [in;at] 去裏面壹字兒擺著三只大酒缸。——《水滸傳》 去 qù 〈名〉 去聲。漢語四聲之壹 [falling tone,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為壹聲的代表字,於是這四個字就成了四聲的名稱。——王力《漢語音韻學》

記得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