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教育部出版的壹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教育部出版的壹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語文教案使教師對教學任務有了清晰的認識,對自己的教學有了規劃,可以提高效率。其次,有壹個自始至終指導教學的理念,才能少走彎路。來看看我給妳編的壹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吧。

第壹部分:高壹語文第二冊教案(1) 1。課堂情境分析:

我們班有56個學生,壹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學習的初級階段。通過壹年級第壹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漢語拼音的讀寫,以及正確拼寫音節和學會輕聲朗讀。論讀寫分開的原則,很多人寫的少,學生能認250個新單詞,寫100個單詞;能根據壹定的情景或圖片用普通話把壹件簡單的事情解釋清楚;在閱讀中,還能正確朗讀和背誦指定的課文,結合課文和實際生活理解常用單詞和句子的意思,認識句號、感嘆號和問號,讀出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號的語氣。

學生們也通過壹個學期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掌握了正確的閱讀姿勢、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了愛惜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在這壹學期,我們要繼續保護孩子學習語文的欲望和好奇心,進壹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孩子樂於探索、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內容:

這本教材是按主題單元組織的,教材的內容是以壹種整合的方式組織的。共有八個話題,分別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環境保護,快樂的夏天,思考,我們的生活有多幸福,我們都有良好的素質,科學在我們身邊。

八大主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征,蘊含教育價值,融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於壹體。每組包括1識字課,4-5篇課文,1語言園,相互聯系,形成壹個有機整體。識字課包括單詞、三字經、對子、謎語、諺語、詩詞等多種形式。共有34篇課文,內容豐富多彩。

中華園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索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的詞句和優秀的段落;口語交流——接觸專題,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流能力;展示臺-學生展示他們所學知識的舞臺。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閱讀的欲望。這本書包含250個需要知道的單詞和200個需要寫的單詞。我們應該相信學生可以用他們最初的識字能力學習這些新單詞,並鼓勵他們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閱讀。

2.註意朗讀的指導。在學生正確、流暢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感受,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閱讀、自己享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教師要在學生的切入點為學生創造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表達自己的欲望,主動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繼續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5.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詩詞、諺語等。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側重於讀寫能力,以及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2.教學難點是:

(1)在課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個人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維問題,還要給學生提問和提出疑難問題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學生可以大膽自信地與他人交流。

(3)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使用語文的意識。

動詞 (verb的縮寫)突破重點難點的措施:

1.結合語言環境中單詞的音、形、義,結合現實生活去閱讀。

2.註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和實物,把識字和認識事物有機地結合起來。

3.采取多種形式,註意加強生詞的復習鞏固。

4.在閱讀教學中,要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指導,而是引導學生進入狀態,如配圖、分角色閱讀、表演閱讀等等。

5.註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六、教學措施:

1.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多介紹壹些課外讀物給他們閱讀,開闊他們的視野和想象力,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對於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要因材施教,不能用壹把尺子去衡量,要註意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樂於學習。

第二部分高壹語文教案第二部分第壹部分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第壹學期的學習,我已經積累了壹定的漢字,但是對於偏旁部首並不熟悉。漢語拼音鞏固率壹般,音序清晰,為本書音序查找法奠定了基礎。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良好。這學期,學生每天中午會有半個小時的自由閱讀時間,然後加大閱讀量。

二,教材分析

高壹下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壹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第壹單元結束後,我安排了“快樂閱讀”。在書的最後,安排了幾個附表:識字表、寫字表和常用偏旁部首名表。每個單元具體安排如下:3-4篇課文,口語交流(間隔安排),語文園地:識字加油站,單詞和句子使用,寫作小技巧,我的發現,展架,日積月累,和大人壹起閱讀。

三、教學總體目標(聽說讀寫能力的安排):

1,會讀寫

(1)認識400個常用漢字,能寫200個漢字。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讀寫的欲望。

(3)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學會用詞序查找法查字典。

(4)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能夠按照筆順的規則書寫,註意層架結構。

(5)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姿勢正確,書寫規範、正確、工整。

2.閱讀

(1)喜歡讀書,享受讀書。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上下文和實際生活理解文中單詞和短語的含義,在閱讀中積累單詞和短語。

(4)借助書本上的圖片學會閱讀。

(5)對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願意與人交流。

(6)閱讀兒歌、兒童詩歌和簡單的古詩,拓展想象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

(7)認識文中常見的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心情。

3.口頭交流

(1)學習普通話,逐漸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夠認真傾聽他人並努力理解演講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記住並說出主要內容。

(4)與人交談時,態度自然大方,彬彬有禮。

(5)表達自信,積極參與口語交際。

四、教學難點:

重點:認識400個常用漢字,能寫200個漢字。

難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措施:

掃盲教學:

1,單詞識字。從漢字的構詞特點來看,文字學上有“六書”之說。其中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教材對此也做了相應的安排。高壹上冊《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造字的象形和認識方法,增加趣味性,加深記憶。

2、開辟多種識字渠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閱讀。

3.用有趣的知識(主要是事物的分類)和豐富的活動設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填字遊戲”。

閱讀教學:

1,註意朗讀的指導。

2.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閱讀指導,采用多種方法。

3.註重學生的個人閱讀體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問題,還要給學生提問和提出疑難問題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4.註重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閱讀材料。

口語交際教學:

1,註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帶著情感進行口語交流。

2.在日常教學中註重口語交際活動。

壹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三部分;

這個班有44名學生,包括20名男生和24名女生。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紮實,但本班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的能力有待加強,這是本學期應該重點關註的方向。面對大量的識字量,學生很快就忘記了。所以,這學期我們更應該關註如何用生動有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他們體驗到成功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任務:

1.通過閱讀文本和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我們發展了語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策略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積極認真參加各種語文活動,積極創造性地用普通話完成課本上的口語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探究意識。

3.我對學習課本上教授的科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4.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閱讀姿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護學習用品的習慣。

5.口頭交流

(1)學習普通話,逐漸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夠認真傾聽他人並努力理解演講的主要內容。

(3)能夠與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表達上的自信。積極參與口頭交流,熱情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教學中的難點:

1,423可以讀,230可以寫。

2.讀42首詩,背15篇課文。

3.能夠閱讀文本,感受詩歌的美。

4.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能力。

5、能說出完整的話,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6.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就不要看”“姿勢不對就不要寫”的好習慣。重視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用英語口語相互交流。日常活動中註意口語交流。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7.重視課外閱讀指導,選擇好的閱讀材料,創造交流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

四、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和措施:

1,理解教材編輯意圖,分組整體設計教學。

2.提倡合作學習。以多種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加強學生交流。

交流與合作。

3.重新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

4.鼓勵學生運用記憶的規律,找到新舊的聯系,找到識字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和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閱讀,鼓勵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

5.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棄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以“讀”字為先,多讀多講,重視閱讀和背誦的指導,重視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積累。註重課外閱讀的指導,為學生提供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不斷產生成就感。

6.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當時的教材和地方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7.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斷產生成就感。多和學生交流,吸取好的建議,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壹起進步。

8.註重範讀、範寫、範記,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結合範讀、範說進行聽力訓練,結合範寫進行觀察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9.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問,把學生引入問題的世界,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勤於提問和提問,在提問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有壹定的懸念。我們可以利用這壹有利因素,引導學生拓展想象力,為學生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壹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四部分:

1,認識424個字,會寫286個字,認識7個部首。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閱讀的欲望。我可以按筆畫順序用硬筆在膝蓋上寫字,註意架子結構。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規範、正確、工整。

2.繼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夠借助漢語拼音閱讀漢字。我會努力在字典裏查詞序,學會偏旁查法,學會獨立閱讀。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默讀,借助閱讀材料中的圖片進行閱讀。

4.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現實生活理解文中單詞和短語的含義,在閱讀中積累喜歡的單詞、成語和格言警句。

5.能夠閱讀簡單的課外讀物,拓展想象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之美,愛書愛惜書。

6.我對寫作很感興趣,寫自己想說的,寫想象中的,寫自己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願望。在寫作中,妳可以使用從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匯。並根據表達的需要,學會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7.學會說普通話。可以認真聽別人的演講,了解演講的材料,復述自己聽過的故事和看過的視聽作品的大意和精彩情節,表達自己的自信。與人交談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對周圍事物好奇,可以對感興趣的信息提問,* * *隨議。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和社會活動,能夠口頭或圖形表達自己的觀察、經驗和觀點。

二、教學資源分析:

這本教材仍然沿用了前三本教材的編排特點,采用了主題板塊的形式。全書* * *,共有12個主題板塊,分別是:漢字家園(壹)、春天來了、孩子眼中的母親、漢字家園(二)、書中的故事、我們愛科學、幽默、勞動、音樂世界、神話、與眾不同、愛在我們中間。每壹節的內涵都非常豐富,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為學生構建了壹個開放、動態的語文學習過程。教材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重視學生自身的經歷和願望。在學習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又以高尚的情操和興趣陶冶了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構成,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學習情境分析:

學生的學習熱情比較高,但是不能掌握自學方法,不能借助參考書學習。上課思維活躍,控制不好情緒。雖然我的學習方法有所改進,但仍需註重指導。基礎知識紮實,漢字書寫規範。但漢語拼音的掌握普遍不紮實,無法正確拼寫生詞,需要進壹步鞏固和加強。有些孩子的句子書寫不流暢,需要繼續鍛煉,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四,教學方法和設計

認真備課,認真閱讀教材,熟悉教材,找到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課後要及時反思教學,總結教學經驗,找出教學中的不足和改進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預習技能。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自學工具,達到自學效果。把閱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主要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部分。在課堂上,學生專註於如何帶著感情大聲朗讀,這是該班學生的弱項。

朗讀是學生理解文本材料,理解和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而語感是寫作語言表達的基礎。在壹些學生的練習中,句子往往不通順、不清晰,老師就如何改正給予指導,但這只是表面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語感不強,不知道如何用恰當、準確的語言陳述自己的想法或觀點。指導的方法是教師的示範閱讀和學生在獨立體驗基礎上的個性化閱讀相結合。

課外閱讀主要是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摘抄鑒賞,然後分組交流。要註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和合作學習,繼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指導、講授、範文閱讀和必要的歸納、總結、講解。要倡導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我對寫作很感興趣,寫自己想說的,寫想象中的,寫自己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願望。幫助學生制定每日寫作制度,要求學生每天寫壹句話,逐步提高自我作業的基礎水平。

第五部分:高壹語文下冊教案,壹、教材編排

首先安排漢語拼音,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詞。然後是識字,10課文,其次是識字,10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五節課,每節課能讀11-14個單詞。這20篇課文分為4個單元,壹般按由淺入深的順序排列,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是有聯系的。每個單元後設置語言園地,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此外,全書還有六個口語交際題目,安排在每個單元的後面,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練習口語交際。

識字的安排,實行認寫分離,多認少寫。我認識全書400個常用字,用簡單的筆畫寫出100個字。

二,教材的特點

1.全面。教材通過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讓入學的孩子接受更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比如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童謠。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學習壹些漢字,把學習拼音、識字和語言發展結合起來,既增加了興趣,盡早獲得成就感,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練習設計也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特點,設計了讀、說、讀、畫、做、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和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與交流。

2.科學的。

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安排要遵循兒童學習漢語的規律。以識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是最常見的,要求寫的字是最簡單的。孩子們最先認識的詞是“爸爸、媽媽、我”,這些詞與他們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全書要求識別的單詞是出現頻率最高、最常見的400個單詞。此外,識字的排列講究漢字的規律,如象形字、認識字、按物分類識字等。識字的同時,可以了解漢字的文化,認識身邊的事。要求寫的100字嚴格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個別到綜合的順序排列,每節課只寫3-4個字。結合漢字的書寫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筆順和架序結構,打好書寫基礎,讓每個學生不僅寫得正確,而且寫得好。寫字和識字不同步,這是這本教材的重要特點之壹。目的是尊重識字和寫字各自的規律,認識高頻詞和與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詞,書寫簡單的字和筆畫少的字。表面上看,識字和寫字是脫節的。事實上,寫作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以前認識的單詞,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技能,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時代周刊。

教材內容豐富,富有時代感。比如計算機、超市等反映城鄉生活和科學常識的當代內容,在第壹本教材中都有體現。有展示家庭生活的“在家”,展示課余生活的“操場”,展示農村生活的“美麗花園”,展示科學知識的“尋找花生的小松鼠”。教材還非常重視培養具有現代素質的學生。比如《自己去吧》教導獨生子女不要過分依賴父母,要大膽實踐;《用和平搭積木》展現了孩子們關愛他人的美好心靈;《爺爺和小樹》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因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環境教育。以上內容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4.好玩。

教材的每壹部分都體現了玩中學,主動學習的安排意圖。比如課文《雪孩》《熊住在洞裏》都是連環畫課文,符合兒童心理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兩節課的課文全文沒有註音,課文中出現的幾個生詞都是要學生自己讀的。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享受自學的成功,還可以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練習有了很大的改進,加強了參與,提高了興趣。有壹些孩子們喜歡的形式,比如拼、貼、畫、畫、做、演,讓學生在遊戲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自主練習。另外,教材的呈現方式和語言生動活潑,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愛看、愛讀、愛寫、愛做。

5.靈活性。

教材要符合中國國情。鑒於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教材內容兼顧城鄉,難度適中,留有師生選擇、拓展和創造的空間。在素養方面,教材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閱讀,保證底層,但不保證頂層。比如鼓勵學生在語園記憶常用姓氏和同學姓氏,鼓勵學生認識牌匾上的字,引導學生自覺記憶身邊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