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嘴(字)

嘴(字)

見解:

“嘴”壹字,[辭海]、[辭源]、[新華字典]均解釋如下;壹、是口的通稱。二說話如多嘴、嘴甜、等。三、形狀突出的東西,如茶壺嘴、瓶嘴等。

在海南,“嘴”字既有以上用法外,尚代表“口”用,(海南方言中,壹般不用“口”字)除了做為名詞用外,尚做形容詞、動詞用。總之,“嘴”的用法之廣,內涵之豐富,形容之形象,不但在中國最古老最權威的字典中均未載入,恐怕在各種民族各種語言體系中,也是獨具壹格的。

“嘴”字做為動詞用有;看嘴、學嘴、吃嘴頭、弄嘴、使嘴、炒嘴、齋嘴……

“看嘴”,就是盯著別人的嘴巴看。壹般指的是小孩子饞誕欲滴地看別人吃東西。因為小狗往往站在飯桌旁,伸著舌頭、目不轉睛地看主人吃飯,因此,把愛“看嘴”的小孩叫“看狗”,如:“那個饑腸轆轆的小孩隔著餐館玻璃‘看嘴’,人家吃壹口東西,他咽壹口口水……”,“二叔家的小二老跑到別人家‘看嘴’。”

學嘴,即“鸚鵡學舌”,別人什麽說也什麽說,壹般指的是模仿別人的口氣、語氣、語調而嘲弄別人。如:“那個結巴壹說話,他就‘學嘴’。”

使嘴,即指揮指令別人做這做那,大多是對小孩子而言。如我那三歲的女兒,腳勤手快,已經會幹些拿報紙、拿鞋子的活,外婆誇她:“我的孫女可以‘使嘴’啦!”

吃嘴頭,北方語系裏,把正餐以外的食品叫“零食”,也叫“零嘴”,海南方言則叫“嘴頭”,把吃零嘴叫“吃嘴頭”,愛吃零嘴的小孩說是:“這個 孩子‘嘴頭’很重”。

弄嘴,既指具體的吃零食時口腔的咀嚼行為,也指零食本身,如說:“這些東西是給孩子們‘弄嘴’的!”,“這種東西又不能吃飽,只是‘弄嘴’而已!”

炒嘴,即自我吹噓、誇海口的意思,用流行話,是“作秀”。(在下認為,此用法相當形象。的確,很多名人名星是用嘴巴“炒作”出來的)如,“他老是‘炒嘴’這也能幹,那也能幹,實際上他什麽也不能幹……。”、“那個女人老愛拿自己女兒來‘炒嘴’……”。

齋嘴。即忌嘴。如“有病就得註意齋嘴,不應吃的東西就不要吃!”

反嘴,既為出爾反爾,也指說話顛三倒四。把愛“反嘴”的人叫“反來嘴”,如:“她那種‘反來嘴’!昨天說壹樣,今天說的又是另壹樣!”。

顧嘴,指的是嘴巴饞、註重吃,多是指小孩。如:“她要不是顧嘴,也不會上那個當!”

做為形容詞用有:嘴淡、嘴澀、嘴渴、嘴馬、嘴癢、嘴水、嘴粗、嘴甜舌滑、嘴多舌多、嘴直、嘴利……

嘴淡,即胃口不好,吃飯不香。如她感冒了,嘴淡乜都不想吃。

嘴澀,壹般指病後,口幹胃口不好。

嘴渴,即口渴,口幹。

嘴馬,即嘴巴,壹般指多嘴或嘴巴利害的人。如,她嘴巴厲害,我講不過她。

嘴癢, 形容說話太隨便,說了不該說的話。如,叫她不用講,她不聽,嘴癢到處講。

嘴水,形容伶牙俐口,會說讓人高興的話。如,那麽“公爹仔”嘴水好,見大叫大,見小喊小。

嘴粗,形容言語粗野庸俗。如講話請註意壹下,不用那麽嘴粗。

嘴甜舌滑,相當於嘴甜。

嘴多舌多,也即“多嘴”。

甜嘴。即味道鮮美。如:自家養的雞吃起來就是甜嘴!

嘴直,說話直爽,相當於海南方言“直腸直肚”。

嘴利。說話刻薄。如:‘衣?仔’人,講話不用那做‘嘴利’”。

語言文化本身也具有時代性,在某種時代背景下產生,也隨著時代變遷而消逝!比如說,“看嘴 ”,是在生活貧困、物質匱乏的歲月裏,小孩子的壹種行為,如今,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嘴”現象消失,此說法也就成為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