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的第壹件事就是統壹六國文字,促進整個秦朝的文化交流,那麽在秦始皇統壹六國之前,這七國的文字差別很大嗎,是否正如我們所認為的那樣互不認識呢?其實不然,這七國的文字差別並不大,雖然有差異,但是差異都比較小,要不然怎麽會出現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家周遊列國的事件呢。文字的差異就代表著文化的差異,差異過大,勢必會出現更大的分裂,就如同如今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差別。
其實我國漢字的起源並不是壹個源頭,而是多個源頭,到了商周時期,我國的文字得到了壹定的統壹。雖然在當時還是存在壹定的異體字,但是規範字占主流,所以寫的人就比較多,於是文字差異就比較小。但是隨著發展,因為頻繁的發生戰爭,所以出現了諸侯國擺脫周天子的統治,獨立為王的情況。為了徹底的擺脫周天子的壹切,於是在服飾、語言以及文字上都發生了變化,此後文字的差異就出現了。
總體上來看,六國的文字分成了四個派系,分別是齊系、燕系、晉系、楚系, 而秦國和東周則是繼承西周的文字體系。盡管七國常常發生戰亂,但是文化交流卻很頻繁,於是就有了周遊列國的人,這些人佩戴六國相印,隨意出入,那麽這就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六國之間的語言及文字上差異不大,畢竟這些周遊列國的政治家可以毫無障礙的出入。
再加上如今考古技術的發達,考古學家對出土的七國文字進行比較,發現差異並不大,與如今的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比起來還更小。不過幸好有秦始皇統壹了六國,然後統壹了文字,要不然隨著發展,六國之間的文字差異會更大,那麽文化差異也隨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