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辯友好。
?
? 很高興能和對方辯友在此就“從未得到和失而復得何者更可悲”進行探討。我方觀點是前者遠比後者更可悲。
我們的辯題是從未得到和得而復失何者更可悲,由此觀之,應是第三方觀測者視角界定可悲。
?
從未得到和得而復失無壹不提現了求得的重要性。
而從未是指從來沒有過。
所謂得,就是欲求得到某物,實現某種意義來滿足人的生理精神需求。根據權威字典:得,
會意字,金文字形,右邊是"貝",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
因此從未得到是指積極爭取所求之物但從未得到。人總是要不斷經歷才能成長,並享受擁有的精彩過去。與得而復失恰恰相反,從未得到者未曾擁有,也未曾經歷,對於得的過程往往是空缺,並逐漸形成心理上長期努力無果的疲倦和無力。
失敗會削弱人的信心,讓人否定努力的價值。例如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壹生都在為超越武林至尊而努力,但在經歷無數失敗後,他開始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任何意義,最終人格崩潰。相較之下,西楚霸王項羽最後雖失去了自己打下的江山,但卻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努力與付出。由此可見,從未得到這種永遠失敗的體驗,不僅會傷害人的心靈,還會讓人產生更嚴重的自我否定,自然更可悲。
反觀《泰坦尼克號》假使露絲從未遇上傑克,就不會有大西洋的那壹滴眼淚。不會有這段經歷,例如,在泰坦尼克號中,jack和rose最終陰陽相隔,但這段真摯而美好的回憶卻永遠成為了rose心中的光芒,因此,晚年的她仍托著虛弱的身體,來到她和jack曾經深愛過的地方,將美麗的海洋之心扔到海底。除此之外,這段失而復得的經歷還讓她體驗到了真正純粹的愛情,豐富了她的人生。
2007年牙買加選手鮑威爾創造的百米世界紀錄於2008年被博爾特打破,僅持續了短短壹年。盡管如此,我想不止是我們觀者來看,鮑威爾自己也不會覺得可悲。因為曾經有這樣緊緊與世界紀錄擁抱過,讓長久的付出有了結果,也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而截然相反,在鮑威爾身後更多的是壹個個曾在日日夜夜的寂寞裏驅馳的勇士,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將來的時代也不會有人清楚這些烈日下的順著臉頰滑下汗水,深夜裏對那無論怎麽努力都遙不可及的記錄的夢囈。
後者不是更可悲嗎?因為不曾擁有過,所以不曾經歷,不曾被人看到,不曾被人理解那壹個個壹直踏步向前,卻永遠望不到邊的毫無進展,沒有分別的日日夜夜。好像那永遠無法成功的西西弗斯國王,永遠也走不出“不曾得”的壹片空白。
因此我方堅持認為從未得到比得而復失者更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