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犬旁的字大都和獸類有關:犭字旁的字基本與獸類有關,但是不是全部都與獸類有關。
犭,漢字,讀作quǎn,意思為同“犬”。用作偏旁。俗稱“反犬旁”。犭字旁的字有獨、狺、獁、狐、狄、猶、狗、貓、狼、狠等。
獨:指單獨,引申出孤單、獨特、獨裁、僅僅等。
狺:狗叫的聲音。如:狺狺狂吠。
獁:指“獁”,壹種古脊椎動物,像現代的象,全身有長毛,已絕種。
狐:狐貍。
狄:我國古代北部的壹個民族。如:赤狄。
猶:指壹種多疑獸。《史記·呂後紀》:“猶與未決。”
狗:狗犬的通稱。《說文》:“狗,犬也。大者為犬,小者為狗。”
貓:哺乳動物,面呈圓形,腳有利爪,行動敏捷,會捉老鼠
反犬旁表示動物,第壹筆是撇,來源於草書寫法,凡是有壹橫壹點的起筆,在草書中大多用壹撇帶過,故此將犬寫成譽納草書便類似於反犬旁。
有壹些成語大家用起來都非常熟練,卻不見得人人都完全了解它。例如,“助紂為虐”和“為虎作倀”經常被連用,指代為壞人做事的幫兇。前者簡單,後壹個“為虎作倀”的倀到底是什麽,大概有些人不太清楚。
在《說文解字》對“倀”字解作“狂也。俗字作猖。”不過這個本義在現代已經沒人用了,“倀”字的含義很早就變為葬身虎口者的魂魄。
而《康熙字典》根據古書的記載,對“倀”字的解釋為,“倀鬼。虎嚙人,人死,魂不敢他適,輒隸事虎,名曰倀。”意思是,被老虎吃掉或者咬死的人,死後魂魄也不敢走,變成老虎的仆役,叫做倀。
古代關於倀的記載很多,如明朝大學者張岱宗所著慶念沒的《夜航船》說道,“人罹虎厄,其神魂嘗為虎役,為之前導。故凡死於虎者,衣服巾履皆卸於地,非虎之威能使自卸,實鬼為之也。”
這段話比較有代表性,意思是倀鬼會引著老虎吃掉其他受害者。如果受害者的衣服自行剝落,這當然不是老虎幹的,而是倀鬼在幫老虎的忙。多數古人對此深信不疑。
蘇東坡也在《漁樵閑話高亂》中寫過:“獵者曰:此倀鬼也;昔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為虎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