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雷”,甲骨文主體為閃電之形,在閃電發出的枝杈之間,最初有四個點,後演變為兩個
“口”,再後演變為兩個“田”,以此來表示閃電之後發出的聲響。“田”並非我們認識的“田”字,和“口”形壹樣,表示滾雷,大概是因為古人將閃電之際,隆隆滾動的震天巨響,當作是天神戰車在天穹駛過發出的聲音。
金文“雷”字加形符“雨”,下方閃電狀折線發生形變,兩個滾雷(田)添作四個。小篆時,閃電已省去不見,四個滾雷又略去壹個,成為“靁”形。隸書後“畾”簡化成“田”,演變為今天的樣式。
《說文解字》:雷,陰陽薄動雷雨,生物者也。《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對“雷”的釋義:電之聲為雷……陰陽二電摩蕩空寂,鼓擊而成聲者為雷。雷聲必在電後者,光行較速於聲,如施放火炮,先見火後聞聲也。避雷之法,勿近鐵器,勿著濕衣,勿倚高墻,勿開窗戶,屋高者設防雷桿可以引電入地。
《三國誌》曾記載壹個故事,劉備壹度敗給呂布,遂投奔曹操得到禮遇。壹日曹操拜訪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嚇得將手中的調羹和筷子都落在了地上,原來他韜光養晦,鋒芒隱藏,就是想讓曹操將他當作壹個庸人,卻不想曹公眼神如此犀利,恰好此時壹陣驚雷,給劉備壹個絕佳的借口掩飾了失態的慌張。這就是成語“聞雷失箸”的來源。
“雷”除了天象範疇的含義之外,另有人造的軍事武器之意。比如,水雷、地雷。據說地雷最初是宋朝的中國人為了抵禦蒙古人的入侵而發明,在明朝時被大量使用。西方人從16世紀始使用地雷。這種武器成本低廉、布置迅速,被應用在近現代的戰爭中,使防守方以較少兵力阻礙進攻方推進。但是,布雷容易排雷難,由於其難以清理,即使在戰後仍造成很多平民傷亡的事件。
我們再看“霆”這個字,《爾雅·釋天》:疾雷為霆。 《說文解字》:雷余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兩條註釋互為補充,雷聲疾而長,將埋在地下的萬物喚醒,破土而出。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對“霆”的釋義:雷之余聲曰霆……雷聲隆隆久而不絕者為霆,急擊者為霹靂。
“霆”經常是與“雷”合用的。例如,《阿房宮賦》有言: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用雷霆形容宮車行過時隆隆的車輪聲響。
“霆”用作動詞講,是震動的意思。如《管子 七主七臣》“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榮”,是指天上冬天打雷,地上冬天震動,草木夏枯而秋茂,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
最後,我們看“震”字。
甲骨文上部是辰,指像犁、蚌鐮壹樣的農具,下方為止,代表人的腳,旁邊的點代表震動之意。此出處為《甲骨文讀本》,查找其它資料,尚未發現從這個字形到金文、籀篆的演變,我亦有存疑,也因為這個甲骨文的結構更像是“?”這個字的祖先。
《字源》中對“震”字的溯源是從《說文解字》籀文開始,非常繁復的壹個字形,如下圖所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說:從雨,從玄、從二爻、從鬲、從二火會意。打雷時有雲 ,爻為交錯之意,此處指陰陽碰撞,火燒鬲煮食, 從此可以看出天上霹靂雷鳴,正是火光和雲煙***存,如熱鍋沸騰般的情景。 此處有兩個對稱的爻和火,是為了形式上的美觀。
《說文解字》:劈歷,振物者。從雨辰聲。也就是說,“震”本義指霹靂,可使萬物震動的疾雷。《左傳》載:震夷伯之廟。意思是說,霹靂擊中了夷伯的廟宇。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對“震”的釋義:雷之烈者曰震……霹靂也,地下陽氣破地面之陰氣而出,其聲霹靂足以振物,故曰震,易震為雷,又地動曰地震,又震澤太湖也,今分跨江浙蘇州常州湖州三府。
除了本義之外,“震”引申為震動,如地震;另有情緒激烈的意思,如震怒,震驚。震澤則是太湖的別稱。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震”也表示東方這個方位;震亦是八卦之壹,卦形是?,代表雷。又為六十四卦之壹,震下震上。
關於“雷”、“霆”和“震”的解讀,我們暫且壹同學習到這裏,但仍然有非常多的內容,等待我們去發掘。
最後,用壹首大家都熟悉的漢樂府詩歌結尾。詩中女子指天指地發誓的表達如此奔放強烈,以違反常態的自然現象反襯自己的矢誌不渝,山平江水幹,冬天打雷夏天飄雪,天地都合在壹起,我們才能分開,以上這些離奇的自然現象既然不會出現(除了冬天打雷倒真是有可能的),那麽我們就這樣壹直愛下去。其實我壹直不太明白,這首詩描述的熾烈的情感表達方式,到底是當世人的精神風貌大多如此,還是在愛情中,特別勇敢地表白的女人只是很少數,因而被刻意記載下來。不論如何,這首詩以幾乎絕無僅有的姿態流傳至今,足見它的魅力所在。
上邪
〔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往期文章:
讀字筆記〔1〕天
讀字筆記〔2〕氣
讀字筆記〔3〕日
讀字筆記〔4〕月
讀字筆記〔5〕蝕
讀字筆記〔6〕星
讀字筆記〔7-8〕彗和孛
讀字筆記〔9〕母
讀字筆記〔10-12〕鬥 魁 宿
讀字筆記〔13-14〕雨和露
讀字筆記〔15-16〕雲和霞
讀字筆記〔17-18〕霧和霜
讀字筆記〔19-21〕雪 霰 曇
讀字筆記〔22-23〕申 電
參考文獻及來源
1. 《字源》,李學勤 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第壹版
2.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清)劉樹屏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8月第壹版
3.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5.《甲骨文書法字典》,樊中嶽、陳大英編著,湖北美術出版社,2019年4月第壹版
6. 《常用字書法六體字典》,樊中嶽、陳大英、汪建江編著,湖北美術出版社,2019年4月第壹版
7. 《甲骨文讀本》,王本興編著,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9年5月第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