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壹、“綠”字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裏江岸,壹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沈得多了。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壹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
據洪邁《容齊齋筆》卷八記載:吳中士人藏有這首詩的原稿,初寫時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註曰“不好”;繼而改為“過”,又圈去;再改為“入”、“滿”……這樣壹***改了十幾個字,最後才定為“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