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聽和模仿的重要性
屠蓓老師壹開篇便講到“聽和模仿的重要性”。多聽可以鍛煉聽覺的敏感度,只有聽得到,才能模仿得準確。這壹點我體會頗深。由於從小學音樂,又從事了錄音工作,所以我對聲音的敏感性相對高壹些。這讓我在英語學習語音的過程中頗為受益。
其實很多發音錯誤的根本原因,是聽不出正確與錯誤的區別,所以無從模仿。可我發現自己對語調的敏感度不高,即使有時能夠察覺細微差別,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抓到關鍵,總模仿不像。這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和揣摩,壹點點提高聽力和模仿能力。
二. 從字母音和舌位圖練基本功
英文的26個字母看似簡單,實際上能夠把每個字母音都讀準了並不容易。我覺得書中對字母表的分類非常棒,很有助於分類練習。
例如常有人分不清G和J的發音,其實它們僅元音不同,分別是/i:/和/ei/;其他易讀錯的還有C和H,也是因為元音不準的問題而造成的;還有/ei/和/ai/,既是常出問題的雙元音,也是字母本音。
所以收起不屑吧,從最簡單的字母音練起,壹點壹點修正發音。基礎的發音校準了,可以遷移到復雜的單詞和句子中,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舌、唇、齒、齒齦、上下顎、小舌和聲帶均是我們的發音器官。我最近學著看舌位圖並對著鏡子練習,觀察並細細體會舌頭的位置,這的確對語音學習很有幫助。
這些看似極為基礎的內容,在語音學習中不可跳過。就像學樂器練指法和學芭蕾練足尖壹樣,雖然有些枯燥,確實最重要的基本功。
三. 易出現問題的發音
1. 雙元音/ai/
我本來認為自己的/ai/發得沒有問題。實際上細究,它與中文的“愛”截然不同,/ai/的滑動過程要明顯得多。上個月練習 《明月幾時有》 時,我學著Eric的方法,將尾音/i/咬得很清楚,這樣發出來的/ai/更到位、好聽。誇張練習養成滑動的習慣後,可再將後面的元音稍稍收壹點(雙元音均如此)即可,前重後輕、前長後短。
2. 邊音/l/
之前寫過 英語和德語中L的發音區別 ,而這回讀書使我更加細致地了解到,英語中位於詞首和詞尾位置L,其舌位和唇形的區別。準確地說,詞尾L的發音,英語和德語有著非常明顯卻又極容易混淆的區別。
3. /h/和/r/
原諒我開個小差,看到書中講/h/的發音,令我頓時聯想到德語中的小舌音/r/。這是我的老大難問題,小舌音振不起來也就算了,聽說“現代文化人”常常用擦音代替振動。可我發的小舌音,總被德語老師說發成了/h/,令我苦惱不已。
起初我只認為是發音位置的問題,小舌音實際上比/h/的位置更偏後。可看到下面這段講解,我覺得這也與用力的程度有所關系。用力摩擦不代表不放松,有經驗的人告訴我,小舌音不松下來,是永遠發不對的(聽上去就像是要吐痰,很惡心)。
4. 鼻音/m/, /n/, /?/
/m/, /n/和/?/這壹組可以壹起練習,體會區別,具體方法和舌位見下圖。
值得註意的是,這三個音都要著重突出鼻音感,發音時應該給鼻音振動留有時間,例如 m illio n 的詞首和詞尾要發到位。
此外,/m/,/n/和/?/在單詞中常常發生 同化現象 。憋(xue)了(yi)半(bu)天(jing)沒有想到合適的英語單詞的例子,我暫且用德語詞來說明。例如,le b e n 的本音是/'le:b?n/,它首先會發生省音,變為/le:bn/,然後向後同化演變為/le:bm/;而a nk ommen的本音是/?an?k?m?n/,受k的發音位置影響,原本的/n/向前同化為/?/,thi nk , ju nk 同理。
再來看看Lisa講的/n/和/?/。如果依然分不清發音位置的差別,可以試試Eric講的小技巧:先將ng組合的g音發出來,以便找到發音位置,熟練後再將其去掉,保持發音位置不變即可。或者還可以試試英語影視配音員孫誌立老師在抖音上提到的方法,即/?/是張著嘴發的鼻音,只是根據它前面的元音不同,張嘴的方式各異。
5. /f/與/v/
相對於f的清輔音,發v音是聲帶和嘴唇都有振動。可我的 ve ry/ va ry(這兩個詞的發音是壹模壹樣的)和e v ery壹直以來都有問題。
看完孫老師講m和n如何發音的視頻,我忽然靈光壹現,終於明白我的v音為什麽總發不對了,同樣是因為振動時間過短造成的!即使我咬唇的口型沒有問題,沒有足夠的振動時間聽上去就是不到位。搞清楚了問題所在我真是太開心了,這簡直是意外之喜!
四. 重音、節奏和語調
即使現階段我的單詞發音基本準確,可讀英語、說英語時就是不夠自然、舒服、流暢。因為最終呈現的語流和語調是壹個綜合把控的結果,發音、連讀、重音、節奏、語調、語氣等諸多因素構成了壹個整體。
要解決這個問題,模仿native speaker的語音是壹個“捷徑”。前提是先清空自己的舊有概念,盡量模仿聽到的每壹個聲音。
具體做法是,把原聲的速度降下來,保證可以聽到並顧及到更多的細節,然後盡量模仿得與原聲壹模壹樣。通過錄音和反復對比,壹點點地校正。這個過程急不得,需要靠長時間的多聽和反復模仿練習而逐步改善。更多心得體會詳見 讀《匠人精神》有感 。
關於英語單詞的重音位置,有很多規律。例如書中提到的,同壹個單詞,重音位置隨詞性不同而變化。除了記憶規律,遇到不確定的單詞發音,我們應該勤查字典。
除了 單詞和短語的重音規律 ,在朗讀句子時,為了保證整體節奏,有時重音位置也會發生變化。看了書中的講解我豁然開朗,以前我把那些重音規律視為壹成不變的。所以每次被指出類似phrasal verb介詞過重等問題時,我都以為自己是矯枉過正所致。其實不盡然,節奏是第壹位的,重音、弱讀、連讀等都是為了保證節奏而服務的。
用打拍子來輔助練習節奏非常有效。與中文中每個字等長不同,英文中句子的長度不取決與單詞數量,而是重音個數即節拍。
語調是言語的旋律。這讓我聯想到,曾經有段時間我唱中文流行歌曲的時候,總被朋友指出缺乏感情,當時也特別不服氣,後來發現是自己不知道如何通過嘴巴、嗓子這些“樂器”來表現和傳達感情。
現在練習語調也壹樣,別人聽我的語調不自然,自己卻意識不到。除了看書、聽課來補充理論知識,從聽和模仿開始,去揣摩native speaker是如何說的。模仿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語調也是傳達意思和表達情緒的工具,切忌不可生搬硬套地效仿。即使是完全模仿native speaker的語調,也需要搞清楚人家為什麽如此運用。只有這樣,通過堅持練習、逐漸體會,才能將學來的語調內化為己用。否則徒有其表,沒有任何意義。
壹邊讀書壹邊記錄下我的點滴收獲與思考,然後壹步步踐行。按照正確、有效的方法不斷練習,再加上反饋,相信壹定可以逐步解決我的各種語音問題,從而越來越自信地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