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才思日進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才思日進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妙筆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

才思日進,比喻傑出的筆法或文筆。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載: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從此才華橫溢,名聞天下。比喻筆法高超的人寫出動人的文章。也諷刺寫作時誇大其辭,胡編亂造。

解 釋

比喻筆法高超的人寫出動人的文章。也諷刺寫作時誇大其辭,胡編亂造。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也指巧妙地潤色文句。

編輯本段出 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夢筆頭生花》:“李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南宋·張孝祥《鷓鴣天》:“憶昔彤庭望日華,匆匆枯筆夢生花。”

編輯本段示 例

只要多註意日常生活,自然就會有豐富的素材,這樣在寫作時就能妙筆生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編輯本段近義詞

筆頭生花、夢筆生花、生花妙筆。

編輯本段反義詞

平淡無奇

編輯本段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人的文筆。

編輯本段典 故

其壹 

南北朝時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壹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當時著名的文人陸陲把壹支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少瑜夢醒之後,果然在枕邊發現壹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壹位著名的作家,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後來官至東京大學士。 其二 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壹天深夜在睡意朦朧中,壹邊吟詩,壹邊隨風飄到了壹座海上的仙山。只見四周雲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壹支巨大的毛筆聳出雲海,足有十多丈高,像壹根玉柱壹樣。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聯翩之時,忽然聽見壹陣悠揚悅耳的仙樂,並有五色光芒從筆端射出,接著在筆尖開放出壹朵鮮艷的紅花。那支生花筆漸漸移動,朝著他飄然而來。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筆越來越近,便伸手去取,當快要摸到粗壯的筆桿時,不覺驚醒,原來是黃粱壹夢。李白夢醒之後,反復回想夢中情景,總想不出是在什麽地方。他決心遍訪名山大川,尋找夢中仙境。後來,李白雲遊到黃山,壹見這支生花巨筆,不覺失聲大叫:“以前我夢中所見的生花巨筆,原來就在這裏。” 據傳說,自從李白見到“夢筆生花”後,名詩佳句便源源而出,壹發而不可收。

編輯本段黃山與夢筆生花

夢筆生花坐落於黃山北海景區的散花塢內,海拔1600多米,孤峰聳立。由於孤峰的上部1/3處橫裂,裂縫以上部分漸圓漸尖,形如蘸滿濃墨的筆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筆桿。“筆尖”上長著壹棵盤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猶如盛開的花,故得名。傳說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壹遊,便會茅塞頓開,妙筆生花。 北海散花塢左側,有壹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 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壹看,只見壹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擡來用清泉釀制的米酒,還拿來壹些文房四寶。長老親手盛滿了壹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壹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贊嘆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壹擲,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壹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壹座筆峰,筆尖化成了壹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的“夢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