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論據,事實:1、遠親再遠,也是有血緣關系的,血濃於水,真要出了什麽大事,還是親戚能夠出面幫助。
2、壹些法律上要求必須親屬出面的事情,近鄰是無法幫助的。
3、現在的鄰裏關系十分冷漠,有些人十多年都不知道鄰居是什麽情況。
4、對於親戚,知根知底,大部分是可以放心的,可以交托壹些隱私的事情。對於鄰居,即使妳相信對方,對方也未必相信妳。
在現今社會中,居住在商品房中的人越來越多,鄰裏關系也日趨冷淡,隨著交通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即使是遠親也可以很方便的取得聯系,所以近鄰不如遠親。
5.而且如果有大事急事重要的事,鄰居很難插手的,只有親人才能幫忙。所以在需要的時候,親情淩架於壹切之上,不管時空的遠近呵,只是這個親情只對固定的人才可以,所以壹旦有了親情,就不是其他的什麽可以代替的了呵~
6.而平常人如妳我根本連相識都達不到,怎麽能談得到情感呢,更不用說親情了,誰知道誰是好人壞人啊呵~ 情感從來都是逐漸積累而來的,所以在沒有深厚的情感之前,什麽也比不過親情.不管相隔多遠。
7.從血緣和親情來看,除非在鄰居的基礎上再締結壹層更親的關系,否則鄰居就止於鄰居的極限,永遠也比不上親情的。當母親的可以自己不吃東西而把最後的食物讓給孩子,而鄰居如果有相同的行為倒似乎不大容易理解了。
3.壹辯小結:《說文解字》雲:“親,至也”,“鄰,五家為鄰”;《漢語大字典》中做了更多的界定:“親”指“感情深厚,關系密切”,是心靈上的永不可阻的靠近,而“鄰”則是“壹種居民的組織名”,側重於地理位置意義上的近。
中國是壹個註重倫理傳統的社會,它所固有的社會民族文化結構決定了我們重視親情的深層心理模式,元代四大南戲中《殺狗記》講述壹個男子終日於鄰裏酒友廝混而疏遠了親兄弟,後來由其妻巧施計謀在自家門前殺死壹條狗佯裝為丈夫酒後殺人,平日裏所謂的“朋友”全都形同陌路,只有其親弟弟願意與哥哥***度難關……
血濃於水,千古壹理,中外壹理,電影《垂直極限》中外國探險隊員面對雪山的大裂縫下的生死抉擇所體現出的父子及兄妹親情正為我們證明了親情至上這壹論點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普遍性。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近鄰也許可以在妳空虛無聊時為妳排遣寂寞的時光,在妳需要搭把手時有前提有條件地助妳壹記,但也只能僅此而已,再好的鄰居也不可能像親人所能做的那樣犧牲自己來成全妳,只有在妳對他無害甚至有利時,妳們的親密關系才可能維持。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近鄰不如遠親。
4.自由辯論時間的反攻:第壹,講到了俗語中”遠親不如近鄰”這壹觀點,那麽就讓我們先來分析壹下這句話有哪些不足.
首先,社會根源,在農業社會,由於科技水平不發達,人們的生活地域狹小,社會關系以左鄰右舍為主,而有親屬關系的卻因為距離而不能互相幫助,才有了這句話.而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當代社會,雖然我們不提倡鄰居之間相對封閉,但是事實證明我們跟鄰居的交往並不密切,平時為人處事的範圍基本以親屬同事等等為主,所以從時代性而言,遠親不如近鄰是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所以在接下來的討論中請對方同學不要大談鄰居之間的友誼是多麽珍貴,這個不在這個辯題的討論範圍內謝謝
第二 近鄰的定義只是空間的上的概念,住的比較近而已,但是住的近不等於生活靠得近,心靠得近,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可見關系好壞,並不在於住的多近,而是在於心有多近.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搬家頻率加快,我們承認有壹些鄰居關系處的非常好,甚至在搬家以後還在聯系,在這裏請對方同學不要走入誤區,他們成為好朋友是因為心貼的近了而非距離,這就好比兔子和狼住在對門,和兔子最親的就應該是兔子而不是狼.
第三,實際上目前的社會節奏變快,我們有多少的時間去關心近鄰呢?為什麽電視上有時候會插播壹些近鄰樂於助人的片段?表現的就是這種現象太少了,個個都是防盜門,個個都是自掃門雪。。。
四辯陳詞:謝謝主席,大家好!
聽完對方辯友對鄰裏關系的美好闡釋,我真希望擁有像妳們這樣的友善而又不八卦的鄰居,不,我更希望能和妳們成為親人,因為對鄰居都能如此熱情的人,對待親人必定更加溫情。
可是,這終究是美好的願望。
因此,我不得不再指出對方總是重復著犯的錯誤:1、以自己的主觀臆斷來代替對客觀事實的判斷。總是不願對現代社會中存在的淡漠的鄰裏關系予以正視,卻始終用自己美好的想象來構築空中花園般的近鄰關系。2、對方壹再強調近鄰解決急難問題的及時性,但始終沒有對鄰裏如何及時有效地相互救助於急難,給予恰當的解釋。3、對方辯友對急難事情的預測顯然很狹隘,妳們總停留在偶然性發生的急難事件上,面對這樣的事件,它有存在的普遍性嗎?沒有,我想我們的辯論可不是對偶然事件的探討啊!
因此,我方認為,近鄰不如遠親。
首先,從感情的親疏上,近鄰不如遠親;血緣關系使得人與人之間多了壹份責任感。試問,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鄰裏在救助妳時,是出於什麽,出於道義。可是,當面對的急難與金錢和生命有關聯的時候,道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能。縱使在老北京胡同裏,都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更不用說在獨門獨戶的高樓裏,還不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何況,急難還不止於外來的困難,也包括內部的矛盾,當鄰居家裏內部發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以至出現事故時,鄰居如何幫忙,俗話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啊!這個時候還是靠親人。
其次,從解決問題的有效力和及時性上,近鄰不如遠親;對方辯友對遠和近的闡釋存在明顯的錯誤。何為遠親,何為近鄰,這其中的遠、近是相對的啊!遠相對於近而言,樓上樓下對門的是近鄰,那麽,隔了壹條街的親人,相對於近鄰來說,當然就是遠親了。可是,這樣的遠親,對於解決急難問題,又會比近鄰慢多少呢?發生急難問題的家庭,首先想到的不是近鄰而是遠親,那麽,是誰能更及時地解決問題呢?很顯然,當然是遠親。
為什麽,對方辯友卻總是要讓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安步當車的過去,生活在通訊、網絡欠缺的過去。正視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視現代社會中新型的鄰裏關系,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正確的方向,更加美好。
讓我們跟隨時代的步伐與時懼進,讓我們改變傳統的觀點,讓我們大聲呼籲:近鄰不如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