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護軍的典故

護軍的典故

壹、《史記·陳丞相世家》謂周勃等攻擊陳平,雲:“臣屬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二、《漢書·張陳王周傳》:孝景帝三年,吳、楚反。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許之。亞夫既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亞夫曰:“將軍東誅吳、楚,勝則宗廟安,不勝則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亞夫下車,禮而問之。涉曰:“吳王素富,懷輯死士久矣。此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於肴、黽厄陿之間。且兵事上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壹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計。至雒陽,使吏搜肴、黽間,果得吳代兵。乃請涉為護軍。

三、《玉海》卷壹三七:“魏武為相,以韓浩為護軍,史渙為領軍,非漢官也。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領軍為中領軍。”

這段話與史實略有出入,但指出中護軍、中領軍的前身就是護軍、領軍,無疑是正確的。改領軍、護軍為中領軍、中護軍,是由於當時*軍在事實上已分成中軍與外軍,所以要在中軍統帥領軍、護軍前冠以中字。由於領、護軍改名中領、中護軍後還有人沿襲舊稱,載之史書,故後人往往認為領、護軍與中領、中護軍並存。對於中領軍或中護軍中資歷厚重者,可進稱為領軍將軍或護軍將軍,但中軍也不可能同時既有領軍將軍、護軍將軍,又有中領軍、中護軍。中領軍是中軍諸營的統帥,他親領中領營,並兼領中軍諸營;中護軍在中軍的地位僅次於中領軍,他負責武官的選用,並親領中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