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kūn。
坤(讀音kūn)是漢字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的文字。《說文》中說“坤,地也,《易》之卦也”。“坤”是《周易》中的八卦之壹,也為伏羲六十四卦之壹。本義是代表地以及壹切極具陰柔性質的事物。“坤”也是母親、女性的代稱。
“坤”字是會意字。由“土”字和“申”字構成。“土”字的甲骨文形體像地上有堆土,表示坤代表土地。“申”有伸展義,表示萬物由土伸展而出。
《易·說卦》中說“坤為地,為母。”可見,“坤”的本義指地。坤與乾相對,象征意義也相對,如乾為天,坤為地,乾為男,坤為女,故又指母親以及女性的代稱。古代也以八卦定方位,故坤也指西南方位。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字部》古文:?。《廣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音髡。地也。《釋名》:順也,上順乾也。《易》卦名。象傳:地勢坤。《說卦》:坤為地。
又葉巨員切。音拳。桓君山《仙賦》:氾氾濫濫,隨天轉旋。容容無為,壽極乾坤。蘇軾《服胡麻賦》:至陽赫赫,發自坤兮。至隂肅肅,躋於乾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