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高效課堂上如何提高閱讀教學中的詞語教學效率

高效課堂上如何提高閱讀教學中的詞語教學效率

硚口區易家墩小學 辛瓊 (2011年硚口區二等獎) 詞語積累是小學生語言積累的壹個重要內容,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相當壹部分學生的口語和習作詞匯貧乏,語句不生動;或者是亂用詞語,詞不達意;對於意思相近的詞語更是無法辨別和正確運用。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正確運用詞語的前提是準確理解詞語、把握詞語內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裏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裏成為壹種積極的力量。”學生腦海中的詞語應該是形象的、鮮活的、靈動的、有生命力的。 《小學語文課標》中規定詞語教學目標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詞語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釋為主,讓學生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死記硬背詞語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學生在說話、寫作時出現了語言幹癟貧乏,甚至詞不達意的現象。如何提高閱讀教學中詞語教學的效率?下面就結合課堂教學片段,談談自己粗淺的想法。(壹)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指聯系上、下文詞句義,直接感知詞語意。壹些詞語在出現時,前文、後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詞語意,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就應放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理解詞語。 如《杏兒熟了》壹課時,理解“吩咐”壹詞意思。前文有奶奶笑著說:“傻孩子,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老師在執教時,是這樣做的:師:從那以後,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兒分給小夥伴們吃。此時,我的態度又是怎樣的?生: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兒分給小夥伴們吃。師:“吩咐”在字典裏的意思是?聯系上文指的是? 生:在字典中指叮囑,囑咐。在課文中是指奶奶叮囑我說的話:“傻孩子,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二)運用比較法,理解詞語 葉聖陶說:“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的解釋定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壹字壹句都不輕易放過,務必發現它的特征。”因此,運用比較法進行詞語教學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在我們的課堂實踐中,主要展示的是近義詞比較,就是讓學生在比較近義詞的異同時,仔細分辨它們之間的細小差別,從而明確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味詞語背後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如:《杏兒熟了》壹文中有“奶奶快步走過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氣。她給小淘氣揉揉屁股,見他沒傷著,就轉身往屋裏走,快進門的時候回過頭來說:“妳們先別走!””老師的課堂教學如下:師:妳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麽?生:奶奶對待小夥伴很關心。妳從哪裏體會到的?(從走,扶,揉。)這些都是表示的動作的詞。師:請大家在書上勾畫出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從這些詞中妳又分別體會到了什麽?生:“快步走”體會到奶奶心情急切;奶奶首先考慮的是孩子傷著沒有,對偷杏兒這件事沒有絲毫的責怪。生:“扶、揉”體會到奶奶親切,對孩子們的關愛。師:把“扶”換成“拉”行嗎?生:不行,這樣就體會不到奶奶對小淘氣的關心。師:把妳的感受讀出來。(三)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壹部分信息已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系,在生活實際中已理解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信息與書面詞語並未建立聯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壹位老師在教學《給自己寫信的人》壹課時,是這樣做的:師:聯系上文說說,妳從哪裏知道他的工作繁忙? 生:可是,歐立希太忙了,當時,他正和助手們不分晝夜地進行實驗。他們要研制壹種新藥,用來治療正在非洲流行的疫病。我從不分晝夜體會到他的工作繁忙。師:誰來說說什麽是不分晝夜。生:不分白天和夜晚。師:再來讀讀這句,邊讀邊想象,妳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生:白天太陽剛剛升起,他在實驗室工作;晚上星星出來了,他還在實驗室裏工作。師:能把妳的感受讀出來嗎?(生讀——評讀:妳把重點詞突現出來了,讓我們感受到他的繁忙。)生:他從早晨壹直工作到晚上,沒有休息,壹會兒測量,壹會兒記錄,壹會兒比對,壹會兒沈思,整個實驗室裏到處是他的身影。 師:請把妳感受到的讀出來。(生讀——評讀:妳能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我們帶到了那繁忙的工作場景中,體會到他對工作的熱愛)全班同學壹起來讀讀這個句子。(生讀)同學們,讀文字想畫面,是壹種很好的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妳們還找到其他的句子嗎? 生:我從“他們要研制壹種新藥……在長椅上躺壹會兒”中的“廢寢忘食”體會到他工作的繁忙,他愛工作。因為“廢寢忘食”是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的意思。師:是呀,文章當中是怎麽說他廢寢忘食的呢?生:“疲倦了就用書本當枕頭,在長椅上躺壹會兒”,他只在實在疲倦時躺壹會兒。 師:妳的語感真強,僅僅只是這樣嗎?讓我們壹起走進歐立希的辦公室看看吧!早上,人們吃著營養早餐時,他卻在( );中午,人們品嘗著美味佳肴時,他卻在( );晚上,夜深人靜時,他還在( )……這樣( )地工作,妳體會到什麽呢?能把妳的感受讀出來嗎?(生讀——評讀:妳讀出來了他的繁忙;他確實是太熱愛工作啦!)壹起來讀。師: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也是理解詞語的壹種好辦法。(四)演示法,理解詞語: 演示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況。1.學生演示 學生演示是基於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2.教師演示 教師演示,包括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肢體語言的表演。3.多媒體演示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這幾種演示方法在教室們的日常教學中都經常使用。例如:有位老師執教《點金術》壹課時,運用了多媒體演示法來理解詞語。師: 接下來,麥得斯的心情悶悶不樂了。妳們查過字典,悶悶不樂是什麽意思?生: 悶悶不樂在字典中是指心情不愉快。師: 麥得斯為什麽悶悶不樂了呢?讓我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生: 自由讀文。師: 麥得斯的心情為什麽悶悶不樂,妳能聯系上下文來說壹說嗎?生: 他拿起壹片面包,面包立即,他又端起壹杯牛奶,牛奶也變成了金的。師: 這不是他最想要的嗎?怎麽會悶悶不樂?生: 他沒有吃的。師: 用壹個詞來說就是?生: “饑腸轆轆”師: (多媒體出示插圖) 現在麥得斯會想些什麽?生: 吃都吃不飽,當這個國王真沒意思。生: 國王連早餐都吃不著,太令人不開心了。師: 妳能把麥得斯的心情讀出來嗎?※ ※ ※ 而另壹位老師也在《點金術》壹課中運用多媒體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師:大家讀得這麽高興,他真要成為最幸福的人了啊,是嗎?生:他不感到幸福了,“這使他有點掃興,因為他喜歡色彩繽紛的鮮花。”我從“我從“掃興”這個詞語感受到他不幸福。師:誰知道,字典上是怎麽解釋掃興的?生:正高興時遇到了不愉快的事而情緒低落。師:很正確,那大家有過掃興的時候嗎?生:本來說好星期天要去公園玩的,結果那天下雨,去不成了,我感到很掃興。師:此時,麥德斯是因為什麽而感掃興呢?生:麥德斯喜歡色彩繽紛的鮮花,而這些花現在都成了金的了. 師:要知道麥德斯原來的花園,可漂亮了,我們壹起去看看吧。(師播放圖片)師:說說自己看到的,想象自己聞到了,談談感受。生:我看到了很多花。師:那兒是花的海洋呢。)生:我仿佛看到了蜜蜂在圍著那些花打轉,那些花很香。師:那麽芬芳的花啊!師:喜歡這些花的同學舉手,那請妳將妳的感受用朗讀表達出來吧。生:讀(隨後,麥德斯到。。。。。。芬芳艷麗)師:這花顏色鮮艷,還散發著迷人的香味,真是芬芳艷麗。生再讀師:在這麽好的天氣,欣賞到這樣美麗的花,麥德斯可真幸福啊.(五)設置情境,展開想象理解詞語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 世界上的壹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所以,在詞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恰當運用聯想教學法,啟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由詞語聯想到有關的景象,從而更好地體會詞語的含義。有些課文,如果我們展開想象來理解,效果比講解詞語的意思要強很多。在執教《點金術》壹課時,有位教師就充分運用了展開想象理解詞語的方法。指名生讀第四段。師: 讀了這壹段,妳知道麥得斯的心情是怎樣的?生: 我體會到麥得斯的心情很掃興。師: 妳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麥得斯掃興的?生: 這使他有點掃興,因為他喜歡色彩繽紛的鮮花。師: 妳知道這裏曾經是怎樣的花園?生: 是五彩繽紛的花園。師: 妳能展開想象,具體說說“五彩繽紛”的花園是什麽樣子嗎?生: 是五顏六色的花園。生: 花園裏的花有各種顏色,有紅的,黃的,白的,紫的,藍的……師: 這樣的花園就是“五彩繽紛”的花園。這座花園還是怎樣的花園?生: 這裏還是芬芳艷麗的花園。師: 現在國王的眼前是怎樣的花園?生: 都是金子。師: 那不是正好嗎?他不是最喜歡金子嗎?生: 他想先前花了那麽多功夫種的花,壹下子都變成了金的。生: 他喜歡五彩繽紛的鮮花,全變成金的,太單調了。師: 妳能讀出麥得斯的心情嗎?生: 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師: 剛才我們是用什麽方法來抓住重點詞來體會人物心情的?生: 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方法來抓住重點詞來體會人物心情。(六) 遊戲法 “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 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遊戲,壹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壹位老師就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了《點金術》壹課的教學中。師: 看來逛花園時,麥德斯沒有感到幸福,那麽吃早飯時呢?生: 吃早飯的時候,麥得斯感到悶悶不樂,沒有感到幸福。師: 妳找到了“悶悶不樂”這個詞語,要了解它的含義,我們可以先觀察“悶”.生: 外面壹個“門”,裏面壹個“心”師:心被關在了門裏,能猜有這個詞語的意思嗎?生: 形容人的心情很郁悶,很不高興師: 妳猜的很準,那麽麥德斯為什麽感到悶悶不樂呢?(七)分析詞語的形體、構成,理解詞語。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從漢字的讀音、字形入手,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體驗上得到壹次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點金術》壹課中,教師是這樣做的:師:妳剛才說提到了壹詞,饑腸轆轆。我們壹起把後面2個字,小聲的讀壹次。妳仿佛聽到了什麽?生:我聽到車軲轆在轉的聲音。師:能說說,什麽是饑腸轆轆嗎?生:肚子餓的咕咕叫。師:麥得斯為什麽會饑腸轆轆呢?生:因為他的食物都變成了金的。師:他可是最喜歡金子啊,此時,他壹定感到很幸福吧。生:他不幸福,因為,金子不能吃不能喝,他要餓肚子了師:是啊,饑腸轆轆的人,哪能說他是幸福的人啊! 美學教育家朱光潛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因此,詞語教學應滲透在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壹。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與素養的形成,開拓了思維,培養了語感,激發了興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從而讓字詞教學顯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