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ān,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庵”的基本含義為圓形草屋;引申含義為小廟,如庵堂、庵子。在日常使用中,“庵”也常做名詞,表示舊時文人多用作字號或書齋名,如老學庵、影梅庵。
康熙字典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也。廣韻小草舍也。集韻圜屋為庵。又集韻或作菴。後漢·皇甫規傳親入菴廬巡視。
通典周武帝攻高齊,兵去之後,齊人謂栢菴為帳幙,不疑兵退,是則結草木為廬,皆曰菴。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遏合切,諳入聲。廣韻低也。又集韻豕屋。
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未收錄“庵”字頭,請參考“奄”字:)復也。大有余也。又,欠也。從大從申。申,展也。依檢切。
說文解字註(奄)復也。大有余也。釋言曰。荒、奄也。弇、同也。弇、葢也。古奄弇同用。復葢同義。詩皇矣傳曰。奄、大也。執競傳曰。奄同也。鄭箋詩奄皆訓復。許雲復也、大有余也。二義實相因也。復乎上者、往往大乎下。故字從大。周官經謂宦者為奄。
以精氣閉藏名之。復葢義之引申也。又欠也。三字未詳。方言曰。奄、息也。李密陳情表曰。氣息奄奄。從大申。?意。依檢切。八部。申、展也。說從申之意。申下曰神也。古屈伸多作詘信。不作伸、申。今則作申。俗又作伸。申本義不訓展也。故必特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