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突字少壹點的典故:
傳說古時候,趵突泉之水噴湧高達數丈,幾次立碑都被沖倒了,無法立住。到了明朝,濟南知府請山東巡撫胡纘宗書寫立碑。因為胡纘宗是甘肅天水人,又是封疆大吏,濟南知府想以他之筆,標趵突泉之名,並壓住這洶湧不息的趵突泉水。
胡纘宗擅書大楷,字寫得端莊妍美。“趵突泉”三字寫成之後,選上好石材刻好石碑。端午這天,濟南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三字的石碑豎立在趵突泉源頭。第二天卻發現,“突”字寶蓋上的壹點竟然不見了。
老百姓都說這壹點被騰空的趵突泉水沖走了,沖到大明湖去了,其中壹點留在了大明湖石碑的“明”字上了,於是“明”字中“日”字旁多了壹橫變成了現在的“目”。
事實上像寶蓋頭不加那壹點,在各種石刻中太常見了。譬如泰山石刻中,“流水”的“流”,上頭也是不加那壹點。這是書法家的風流,古代有個詞,叫“文不加點”,故而有的寫“文”字,上面沒點,來贊揚壹個人才思敏捷。
趵突泉簡介
趵突泉又名檻泉,是濼水的源頭,如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位列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自古就名揚海內外,有“濟南泉水甲天下”的贊譽。
趵突泉的泉水有3個出水口,最大湧水量超過16萬立方米/天。據悉趵突泉最高的湧水高度,可以接近1米有余,稱其為“天然噴泉”也毫不為過。正是因為其不凡的地位,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到此觀賞,壹覽萬泉之宗的絕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