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段(3~4年級)
(1)在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獨立識字與寫字,初步梳理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系。
(2)關註校園內外漢字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情況,整理自己的發現並和同學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誦讀、積累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詩詞和新鮮詞語、精彩句段等,豐富自己的語匯,分類整理、交流,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在語言積累和運用過程中,體會同義詞、反義詞等詞語的作用,發現、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1)主動通過多種方式獨立識字,按照漢字字形結構等規律梳理學過的漢字。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註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2)開展校園內外講普通話、寫規範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情況的調查,整理、分享自己的發現。
(3)誦讀優秀詩文,分主題梳理自己積累的成語典故、格言警句、對聯等語言材料,並嘗試運用到日常讀寫活動中,增強表達效果。
第四學段(7~9年級)
(1)在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圍繞漢字、書法、成語典故、對聯、詩文等方面內容,策劃並開展語文學習、展示和交流活動,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文化內涵的認識和理解。
(2)梳理學過的語言現象,欣賞優秀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初步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學習按照詞類梳理字詞,學習整理典型的語法、修辭應用實例。
(3)繼續豐富自己的積累。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詞語、名句、詩文等,並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提升自身的中華文化修養。
感悟
壹、這部分講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中學習內容的第2、第3、第4學段的主要任務。
從我們現在每次的期末考試考卷分析來看,這壹部分內存需存在非常大的問題,特別是學生的錯別字,在默寫題中和大小作文中出現的比較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從低學段開始,讓學生親自梳理常用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主動通過多種方式獨立識字,比如,在閱讀名著,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說有疑問的字,主動去查字典,長期下來,識字能力就會提高。
二、在標點符號的使用方面,除了在考試之中要認真對待,老師還要在學生所寫的作文之中反復強調反復規範,把標點符號的重要性與錯別字等同起來,引起學生的重視,提高學生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三、對於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詩詞和新鮮詞語,精彩句段的積累也要根據學生的學段提出具體的要求。除了平常的摘抄和考試的考察之外,要多多鼓勵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反復運用,對作文中常常運用的學生進行表揚,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中華文化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