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的筆順筆畫如下:
點、橫折、橫、橫、豎提、點、撇、橫折鉤、橫、橫。
朗,漢語常用字,壹級字,為現代漢語法定規範簡化字,讀作lǎng。最早見於篆書,形聲字,左聲右形,從月,良聲。其本義是月光明亮,引申為開朗等意思,可組詞為天朗氣清、朗朗上口、朗誦、開朗等。“朗”也是中國姓氏之壹。
朗,漢語常用字,在“六書”裏屬於形聲字。小篆的“朗”字,左邊是“月”,從“月”表示與月亮有關系,在字中表意,用作形符;右邊是“良”,讀“liáng”,在字中表音,用作聲符,構成左形右聲的形聲字。隸書、楷書筆畫化,“月”與“良”位置交換,形體也有些變化。
“朗”字的本義是月光明亮,為形容詞。形容光線充足,如“天朗氣清”“豁然開朗”“晴朗”等;又形容聲音大,如“朗讀”“朗誦”等。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辰集上月字部朗·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7
〔古文〕?_《集韻》:同“_”。《詩·大雅》:高朗令終。傳:朗,明也。
又姓。《廣韻》:出姓苑。
又《韻補》:葉盧當切。王逸《九思》:“昊天兮清涼,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