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的意思
詞目斟酌
拼音zhēn zhu?
解釋
(1)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當。(2)往杯盞裏倒酒供飲用。斟:往杯子等容器倒。
出處語出《書?盤庚上》:?相時憸民,猶胥顧於箴言。?曾運乾正讀:?箴言,箴諫之言也。?
用斟酌造句
1. 這當兒,忝陪末座的李萬年在壹旁陪著小心插言道:?我倒有個計策,說出來請二位斟酌是否可行。
2. 案群議,斟酌舊儀,梁昭明太子《喪成服儀註》,明文見存,足為準的。
3. 又***同斟酌出幾人來,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筆圈出。
4. 日本海軍軍令部幾經斟酌,決定調 經驗 豐富的老牌間諜宗方小太郎到煙臺,嚴密監視北洋艦隊的行蹤,以作為日本艦隊爭取海上主動權的第壹步。
5. 塗飛絞盡腦汁,從這些偷來的垃圾裏斟酌了好久,才選了壹根樹杈子和兩條筋條,鼓搗了半天終於搞定了壹把自制的武器?壹把彈弓。
6. 我桓溪三派向來同氣連枝,得到消息後立刻便派遣了壹些築基修士前去查探空冥島的情況,打算弄清楚魔教所圖為何再斟酌決定。
7. 完美的新娘妝能恰當體現出新娘的優雅美麗,而如何挑選壹款合適的完美妝容,是新娘需要仔細斟酌的環節,而如今,華麗的復古妝容正悄然流行。
8. 討論當中提到粉碎?_?以後頭兩年的問題,曾經有同誌提出,是不是提華國鋒同誌的名字?後來我們大家斟酌,認為不提名還是不行。
9. 即使能承擔,也要反復斟酌,判決下來的賠償是否夠墊出去的成本,千萬別?倒貼?。
10. 還請大人再三斟酌,老朽對大人您的忠心日月可鑒。
11. 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
12. 高祖稽古,率由舊則,斟酌前王,擇其令典,朝章國範,煥乎復振。
13. 不得不稍加斟酌,減金不減情成為眾多過節情侶的壹致心願。
14. 三個人也非平庸之輩,在仔細的斟酌後,也是迅速的明白這四個字的含義,隨即便開始佩服起了劉諾。
15.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6. 斟酌數日,我們的雇傭兵終於在飄下這個冬天第壹場雪的時候吃光了儲存的所有食物,拍拍屁股溜下了達喀山。
17. 不過有 教育 界人士指出,藝術之路曲折艱難,需要有壹定的天賦,還要長期苦練,有誌於此之士要認真斟酌,以免貽誤終身。
18. 辭靈柩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19. 所領衛兵以充國兵數斟酌損益,率五百裏壹將,布列緣邊之地,遠近相望,首尾相應,耕作以時,訓練有法,遇敵則戰。
20. 本號對本書字字斟酌再加上要構思很多奇思妙想,力求突破壹番仙俠藩籬,所以短時間內更新也就保持在每天壹更了。
21. 炯明到汕, 措施 未定,心力交瘁,務請設法籌措,斟酌撥用,報命之日,當不在遠。
22. 斟酌片刻,終於又提起筆,在紙上悉悉索索的寫了點什麽,然後罷筆。
斟酌引證解釋
1、倒酒;註酒。
①《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 慈乃為齎酒壹升,脯壹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飽。?
②唐 夷陵女郎《空館夜歌》:?綠樽翠杓,為君斟酌。?
③晉 陶潛《移居》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2、指飲酒。
①舊題 漢 蘇武《詩》之壹:?我有壹罇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②宋 向子諲《梅花引?戲代李師明作》詞:?同杯勺,同斟酌,千愁壹醉都推卻。?
③清 蒲松齡《聊齋誌異?花姑子》:?斟酌移時,女頻來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滿曰斟,太過曰酌,貴適其中。
①《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異議,僅供參考:《康熙字典》:?斟,益也。?《康熙字典》引《揚子?方言》:?酌,益也。?註曰:?言斟酌而益之。?斟酌合言亦為?益?,對?有好處。楊倞註《荀子》曰:?節,謂薄斂。開,謂勸課時。斟酌,謂賦斂賑恤,豐荒有制也。?這是根據荀子之意進行的推理,因荀子提倡先富民,民富則國富,如何富民,自然是減輕田賦稅收、賑災、老弱病殘得到照顧、開荒,因此就字面解釋,此處?斟酌?應為?有益?,即增加百姓的得利,詳解當為楊倞所說?賦斂賑恤,豐荒有制?,而不是貴適其中。
②《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③金 王若虛《<論語辨惑>序》:?彼其推明心術之微,剖析義利之辨,而斟酌時中之權,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④曹禺《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為斟酌斟酌再用。?
4、猶思忖;思量。
①唐 杜甫《月》詩:?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仇兆鰲 註:?斟酌,代為思忖也。?
②宋 範成大《次韻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無情惱。?
③清 余京《中秋月蝕》詩:? 廣寒宮闕愁昏黑,斟酌姮娥秉燭行。?
④國語.周語上》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矣。
⑤明 張居正 《請裁定宗藩事例疏》:?比時禮官,亦自以稽考累朝典制,博采諸宗建白,斟酌損益,既殫厥心矣。?
5、品評欣賞。
宋 向子諲 《清平樂?滁陽寄邵子非諸友》詞:?今夜淒然對影,與誰斟酌姮娥。?
6、執掌。
①晉 袁宏《後漢紀?順帝紀》:?天有北鬥,所以斟酌元氣;帝有尚書,所以出納王命。?
②唐 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若夫驂駕六龍,驅馳七聖,斟酌元氣,裁成天道者,其惟聖人乎!?
③宋 曾鞏《祭黃君文》:?當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廟堂,斟酌王命。?
7、安排;擺布。
①《北史?楊愔傳》:?太皇太後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
②《東周列國誌》第九十七回:?須賈心中想道:?此是請來陪我的了。但不知何國何人?少停坐次亦要斟酌,不好壹概僭妄。?
猜妳喜歡:
1. 有關字的成語
2. 關於調整的名詞解釋
3. 文相關的成語
4. 翻譯經驗總結
5. 2017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