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的甲骨文寫作圖1-5,字形像飛鳥(隹)以爪抓起壹個方連環形的東西。有的甲骨文加水旁(圖4、5,水用圖D表示),形旁水是水流之象,表示雍的本義與流水有關。有人說:這鳥是古代神話故事裏"精衛填海"的精衛鳥,這個炎帝女的化身正抓住西山的石塊(作圖A或圖B)去填塞東海。另壹說認為,上古把鹡鸰鳥叫作"雍渠",鵑群飛鳴時,其音"雍雍而和",故有《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描寫和諧的雁叫聲為"雍雍鳴雁"。
也有人認為"雍"是形聲字。殷商甲骨文從隹,宮省去"宀"為聲,本義當與鳥有關。從水,表示與古代壹條水名有關,"隹"和"呂(宮)"***同構成聲旁。
也有人認為,甲骨文"雍"鳥形下部為壹環形或方形,又作連環形(圖C)。它所描繪的應該是鳥足為壹環形所束縛,無法逃脫,本義是阻塞。從水,可能表示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以"雍"為偏旁的字,壹般都含有阻塞、環抱之意,如壅、擁等。
甲骨文中雝字構件水作,鳥形下部連環形或省作圖E、F。在西周金文裏的"雍",形體開始變異,連環形變為"呂",或省作壹個環形。水形則繁化作圖G。同時有的字增加形旁殳。春秋時與商周以來的主流結構保持了壹致。戰國時,"隹"和"呂"***同構成的聲旁極盡變化,試看下列字樣得見壹斑:
當時雝作圖13、14。雖然怪異,基本結構也還分明。《說文解字》整理作"從隹,邕聲",是理據重構。構件邑實是呂之訛。同時"水"變為"巛"("川"的異體字)。隸變後楷書作雝,是小篆的筆勢變化。在隸變過程中,構件川訛作"亠",邑訛作鄉,遂成雍字。由於它筆畫少,結構有特色,長期以來比雝的行用要廣得多,所以在現代漢字中成為正體。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ōng 形容詞 〈文言〉和諧;和睦。 harmonious 《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雍和;雍雍;雍齒封侯 〈文言〉歡悅的樣子。 《尚書·無逸》:"其惟不言,言乃雍。" 雍容 名詞 〈文言〉古天子祭祀宗廟畢撤俎豆時所奏的樂章,亦用為撤膳時所奏的樂歌。
《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何晏集解引馬融曰:"《雍》,《周頌·臣工》篇名。天子祭於宗廟,歌之以徹祭。"
班固《東都賦》:"爾乃食舉《雍》徹,太師奏樂。"
〈文言〉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詩經·周頌·振鷺》"振鷺於飛,於彼西雍。" 〈文言〉通"饔"。熟食;早餐。 《墨子·七患》:"諸侯之客,四鄰之使,雍食而不盛。" 雍食 〈文言〉通"饔"。古代掌烹飪之官。 《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摡鼎、匕、俎於雍爨。" 雍人 〈文言〉通"廱"。學宮。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聖祖臨雍勸講,於什百詞臣中簡壹人焉。"
(Yōng)古九州之壹。參見"雍州"。 (Yōng)姓氏用字,參看"雍姓"。 動詞 〈文言〉佑助。 《漢書·揚雄傳上》:"惟漢十世,將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號。" 〈文言〉通"壅"。堵塞。 block up 《詩經·小雅·無將大車》:"無將大車,維塵雍兮。" 〈文言〉通"擁"。擁有。 《戰國策·秦策五》:"雍天下之國,徙兩周之疆。" 非語素字 雍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 wèng 名詞 〈文言〉通"甕"。小口大腹的陶制汲水罐。 《墨子·大取》:"凡興利除害也,其類在漏雍。"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卷四隹部於容切(yōng)
雝,雝?也。從隹邕聲。
說文解字註雝渠也。
段註:渠,《鳥部》作?。鉉本同。
從隹。邕聲。
段註:於容切。九部。經典多用為雝和、辟雝。隸作雍。
廣韻於容切,平鐘影 ‖邕聲東部(yōng) 《說文》雝字隸變,原本《玉篇》作廣下維
雍,和也。與邕略同。又雍奴,縣名,在幽州。《水經》雲:"四方有水曰雍,不流曰奴。"亦姓,《左傳》有雍糾。又於用切。
於用切,去用影 ‖邕聲東部(yòng) 雝隸變
雍,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商、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又姓,《風俗通》雲:"文王子雍伯之後。"於用切。又於容切。三。
康熙字典戌集中隹字部雍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5
古文: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於容切,音廱。《玉篇》:和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又縣名。《前漢·地理誌》:漁陽郡雍奴縣。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為號。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又《廣韻》:姓也。祭仲壻雍糾,見《左傳·桓十五年》。
又《集韻》通作雝。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按《禮王制》作辟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周禮·秋官·司寇》:雍氏。註:謂堤防止水者也。《釋文》:雍,於勇反。
又《集韻》:佑也。揚雄《甘泉賦》:雍神休。註:晉灼曰:雍,佑也。師古曰:雍,聚也。雍讀曰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於用切,音?。《廣韻》: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釋文》:雍,於用切。○按《爾雅·釋地》作雝。
又《韻會》: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釋文》:雍,於用反。
又《廣韻》:姓也。《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戌集中隹部 雝·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於容切,音邕。《說文》:雝渠也。《爾雅·釋鳥》:?鸰,雝渠。註:雀屬。
又《詩·邶風》:雝雝鳴雁。傳:雝雝,雁聲和也。
又《大雅》:雝雝喈喈。
又《詩·召南》:曷不肅雝。傳:雝,和。
又《周頌》:有來雝雝。箋:雝雝,和也。
又地名。《詩·周頌》:於彼西雝。傳:雝,澤也。
又姓。《晉語》:邢侯與雝子爭田。○按左傳作雍。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雝兮。箋:雝,蔽也。《釋文》:於勇反。
又《正韻》於用切,音灉。《詩·小雅》塵雝《釋文》:又作壅。於用反。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筆順①丶(點)②壹(橫)③?(撇折)④?(撇折)⑤丿(撇)⑥ノ(撇⑦丨(豎)⑧丶(點)⑨壹(橫)⑩壹(橫)?壹(橫)?丨(豎)?壹(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