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直希望能把書中的內容全部吸收消化,轉化為自己在教學中的動力和能量。我想這應該是讀書的收獲吧。當然,這也是我們參加書友會並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其實,確實有很多老師利用假期養精蓄銳,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剛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因為我們都知道,給學生壹滴水,我們自己也要有壹桶水的能力,才敢站在講臺上說教,教導學生。
中國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麽?老師的問題不禁讓我陷入沈思。是的,語文教學最大的成功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他們的夢想,讓他們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於是我壹路跟著書上的文字尋找問題的答案,急切地期待問題得到解決。
在書中,老師回憶了語言,以及他的語文老師留給他的東西。通過記憶,他明白自己獲得了語言,獲得了良好的語感、知識和情感,也獲得了最初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了興趣和習慣。總之,讀書寫字的習慣不僅豐富了他的情感世界,也守護了他的精神家園,成就了他的教育人生。
而於老師的語文老師也告訴他,語文教學不是課文而是語言!所以余老師在教語文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閱讀和寫作,特別喜歡教作文。正是因為老師擅長讀、寫、寫,他們才是有才華的,才能夠直接激發學生的興趣。
於老師也告訴我們,要善待學生,要給學生留時間和空間,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有自己的世界,有充足的睡眠,有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培養和成長學生,而我們每壹位老師也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充電,成長,向著自己內心的目標前進。
其實語文教學也要“有規律”,即遵循規律。比如識字、寫字、閱讀、寫作、激發興趣、培養習慣等等,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改變。所以要“有規律”,寫的時候要反復塗紅、抄陰影、臨時批註。朗讀是讓學生聽老師講,和老師壹起讀。教作文要讀寫結合,閱讀是基礎。“熟讀、慎思、博覽、多做”是古人對語文教學規律的高度概括,我們要很好地繼承和維護。
於老師說,寫字是為了育人,學寫字是為了學做人。這也是為什麽他在實踐後理解了郭沫若先生的題字:培養中小學生寫得好,不壹定要每個人都成為書法家,而總是要把字寫得符合規範,更端正、幹凈、容易辨認。這樣養成習慣就好了,可以讓人細心,容易集中註意力,體貼人。很容易草率、粗心、武斷地把事情做好。練習寫作可以逐漸擺脫這些問題。
在書中,於老師經常提到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是的,學習語文的過程是壹個聽、說、讀、寫有機交織的過程,也是壹個“有”和“用”交織的過程,這個過程將伴隨每個人的壹生。只要堅持“讀和寫”兩條線,按照語文教學的規律去做,任何人都可以教好語文,任何學生都會有良好的語文素養。
而這本書的“五重”教學也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余老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四十年,積累了五句話:重興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
其中,“強調興趣”排在第壹位。因為興趣是理解的前提,教學過程離不開良好的情感參與,否則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少壹點包辦,多壹點獨立,少壹點約束,多壹點引導,少壹點理性,多壹點趣味,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把學生培養成“人”。
而其中的親情,壹方面是對學生的親情,另壹方面是對語文教學的親情,對課堂的親情。教師如果真正理解學生,給予學生真誠純潔的愛,就能使學生自尊、自愛、自強、自信,對自己的幸福、快樂、進取充滿激情,具有強大的內驅力。
重新理解,就是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學習、閱讀、理解的權利。還有,積累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更是生活的積累和感悟。這個時候,閱讀、記憶、寫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再遷移是推論的運用,再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語言習慣。
老師對這些習慣形成的影響不可忽視。我所列舉的是五元組的定義,而五元組教學實際上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驗證、優化、發現,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紮實有效地開展。
那麽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麽做呢?詩人說:微笑是陽光。當老師面帶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壹座情感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親切愉悅的氛圍中喝到科學的乳汁。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盡力保持愉快的心情,用微笑和幽默來解決課堂上偶爾出現的不愉快的事情。
應該註意的是,令人驚訝的是春雷,融化雨水的是春風。當然,笑容並不難從嘴角和皺紋裏擠出來,也不難偽裝。微笑是教師的美德、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和艱辛。但是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我相信我們可以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其實除了微笑,還有幽默的語言,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助手之壹。上課的時候經常把文章主角的名字改成同學的名字來讀,同學們在笑聲中吸收相應的知識。這種情況往往成為學生作文和回憶中最深刻的部分。
幽默感強的老師能讓學生感到和藹可親。老師微笑著看學生,學生也會微笑著看他們。教師只有面帶微笑地看著學生,才能產生幽默的心情,才能與學生產生“* * *震動”的效果,使課堂產生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另外,我覺得備課和反思也很重要。可能大家會覺得在課堂上和學生交流是最重要的。我不否認這壹點,但是如果沒有課前的準備和課後的反思,我們的高效課堂是沒有辦法打造出來的。
在老師說要寫教案之前,把課標裏每壹年的教學目標抄下來,貼在備課書的開頭,作為自己的教學指南。然後去看課文後的學習要求,其實就是那節課的教學目標。要得到壹篇課文,首先要準備的是大聲朗讀,至少要讀三四遍。要求學生想背什麽就背什麽,自己先背。詩要讀神韻,說明文字要讀清楚,文字要讀得有聲有情。
然後去看老師的參考書和教案,註意重點和關鍵詞,規範地寫生詞,查字典,造不同類型的句子,讀寫時記水文,註意小練習。同時要做好學生的備課準備,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要關心所有學生,了解學困生的需求等等。然後備課,準備技能,包括寫作、朗讀、造句、預設技能等。這是隱性備課,也是最重要的。最後寫教案,這是顯性的備課,大致可以分為初讀、精讀和作業設計。這些都是課前的準備,是上好課的關鍵。
其實課後反思也是我們備課的重中之重。於老師稱之為“教學後記”。壹節課下來,有收獲,也有遺憾。在記錄的過程中,自己的理解往往會得到升華。所以,寫教學反思其實就是壹個人準備和實施的總結。壹個認真寫了三年的人不壹定能成為壹個優秀的老師,但是壹個認真寫了三年的人壹定能成為壹個有思想的老師,甚至可能寫出壹個教學能手。
在語文教學中,還有壹個亮點,那就是作文教學。老師在書中也給了我們很多關於作文的方法,而作文的關鍵是觀察和想象。“夕陽和草是普通的東西,對它們的解讀和使用都是奇妙的詞語。”這些普通的東西用好了,都可以寫出好文章。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用心觀察,發現它的特點和美。
如果加上我們的思考、聯想和想象,我們壹定會在筆下看到我們眼中的風景,甚至比我們看到的還要美。其中,能引起學生寫作興趣的壹個重要方面就是語文老師喜歡寫作。那種對文字的熱愛,不帶任何刻意的痕跡,讓學生自覺地跟隨老師,在語文的草原上自由地勞動,快樂地收獲。
這樣,和大家壹起讀完壹本書,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老師對語文教學的特別喜歡,甚至癡迷。我想這應該也是老師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他和他的學生很容易相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津津有味地寫作、朗讀、表演、寫作。他們用愛心教學,善待學生,把語文教學的藝術滲透到課堂,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這些其實比處理課本和傳授知識更重要。
所以,對於我們每壹位教師來說,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智慧,值得我們反復學習、借鑒和運用。學點東西,* * *分享給我們。願我們在知識的花園裏采花成蜜後,過著艱辛的生活,過著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