忈是不夠專心,專壹的意思,忈rén古同“仁”,仁愛,親。
忈是壹個生僻字,拼音為rén,註音為ㄖㄣˊ,是古時“仁”的異體字,指仁愛、親。在網絡上,由於“忈”字的結構是上面壹個“二”,下面壹個“心”,常被比喻不夠專心,專壹。
知識延伸生僻字:
歷史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漢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
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
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不過此書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漢語書面語裏已經廢置不用的字。用途:生僻字沒有壹個標準,不能拿《新華字典》框定。因為字典裏也有很多大學中文專業畢業也不認識的字,也有不少電腦裏拼不出來的“麻煩”。
因為漢字數量太大。跟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壹樣,字典裏的字詞,絕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以公認的《漢語大字典》為樣本,它***收單字五萬多。但是,實際通用的漢字並不很多。據統計,3500個常用字就覆蓋了現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
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毛澤東選集》四卷,總字數為660273個,使用不同的單字只有2981個。
人名用字也符合這個規律。1988年國家語委語用所漢字室對14省市的人口普查資料抽樣選取了57萬條姓名,統計結果表明:57萬條姓名的人名用字僅為4141字。而其中的1505字就覆蓋了57萬條姓名的99%,剩下的2600多字僅為1%的人所使用。
在2600字中超出《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6763字)的僅有500多字,使用人口不足0.1%。有很多人因為他們的名字很多人不認識,不知道怎麽念、不知道怎麽寫,如果用電腦,更不知道怎麽輸入,這都是生僻字搗的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