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和成語故事有關的人物有哪些
歷史人物和成語有哪些
1
、
壹鼓作氣(曹劌)
2
、壹字千金(呂不韋)
3
、壹字之師(鄭谷)
4
、壹飯千金(韓信)
5
、東山再起(謝安)
6
、圖窮匕見(荊軻)
7
、紙上談兵(趙括)
8
、負荊請罪(廉頗)
9
、臥薪嘗膽(勾踐)
10
、接竿而起(陳勝、吳廣)
11
、三顧茅廬(劉備)
12
、孺子可教(張良)
13
、四面楚歌(項羽)
14
、老當益壯(馬援)
15
、投筆從戎(班超)
16
、暴殄天物(商紂王)
17
、暗渡陳倉(劉邦)
18
、嗟來之食(黔敖)
19
、怒發沖冠(藺相如)
20
、手不釋卷(劉秀、呂蒙)
21
、韋編三絕(孔子)
22
、墨守成規(墨子)
23
、病入膏肓(蔡桓公)
24
、雞犬升天(劉安)
25
、高山流水(俞伯牙)
26
、口蜜腹劍(李林甫)
27
、風聲鶴唳(苻堅)
28
、泰山北鬥(韓愈)
29
、破釜沈舟(項羽)
30
、東窗事發(秦檜)
31
、程門立雪(楊時)
32
、司空見慣(劉禹錫)
33
、夢筆生花(李白)
34
、力透紙背(顏真卿)
35
、成竹在胸(文與可,即文同)
36
、赤膊上陣(許褚)
37
、馬革裹屍(馬援)
38
、黃袍加身(趙匡胤)
39
、洛陽紙貴(左思)
40
、背水壹戰(韓信
)
41
、聞雞起舞(祖逖)
42
、初出茅廬(諸葛亮)
43
、完璧歸趙(藺相如)
44
、退避三舍(重耳)
45
、樂不思蜀(劉禪)
46
、指鹿為馬(趙高)
47
、畫龍點睛(張僧繇)
48
、入木三分(王羲之)
49
、諱疾忌醫(蔡桓公)
50
、多多益善(韓信)
51
、秋毫無犯(岑彭)
52
、望梅止渴(曹操)
53
、鞠躬盡瘁(諸葛亮)
54
、約法三章(劉邦)
55
、請君入甕(周興)
56
、舉壹反三(孔子)
57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58
、八鬥之才(曹植)
59
、陸海潘江(陸機、潘嶽)
60
、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記得采納
Ⅱ 紙上談兵成語故事有關歷史人物是誰
是趙括。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
趙括壹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壹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壹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
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余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
(2)成語和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紙上談兵”的典故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如下:
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譯文:
大王認為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趙王說:“老太太妳的意見還是先放在壹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麽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後,全部更改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
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饑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網絡——趙括
Ⅲ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典故100個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詩句:寫鬼寫妖高人壹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釋義: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2、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壹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4、壹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壹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壹字師。”
釋義:改正壹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壹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壹字之師。
5、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裏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6、壹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壹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7、壹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壹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8、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9、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0、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釋義: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1、揭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意思是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Ⅳ 歷史人物的成語典故
1、壹鼓作氣(曹 劌)
壹鼓作氣,讀音:yī gǔ zuò qì,漢語成語;釋義:壹鼓:第壹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壹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壹口氣把工作做完。
相關故事: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莊公召見他。他的同鄉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妳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他進宮去見莊公。
曹劌問莊公:"您憑什麽跟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壹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又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壹定要做到誠實可信。"
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接著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壹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才是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壹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壹起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乘壹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剛上戰場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擂鼓三次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
結果,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然後又登上車,手扶車前橫木觀望齊軍的隊形。仔細觀察壹番後,他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於是,莊公命令軍隊追擊齊軍。
最終,魯國的軍隊戰勝了齊軍,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壹次擂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擂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就會減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已經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他們。
2、壹字之師(鄭 谷)
壹字之師是漢語成語,意思是改正壹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壹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壹字之師。多成語故事。
相關故事:鄭谷住在袁州,於是齊己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壹首《早梅》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壹枝’好。”
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壹拜。從此,眾多讀書人就把鄭谷看做齊己的“壹字之師”。
3、壹字千金(呂不韋)
壹字千金,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壹千金,原指改動壹個字賞賜千金,形容文字價值極高,文辭精彩奇妙。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相關故事: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作了壹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
由壹個商人搖身壹變,成為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裏卻很不服氣。
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望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樣才能迅速提高呢,他壹時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名聲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先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麽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壹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鹹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壹個或減少壹個,甚至改動壹個,賞黃金千兩。”
4、圖窮匕見(荊 軻)
圖窮匕見,讀音tú qióng bǐ xiàn,圖:地圖;窮:盡;見:通假字,同“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相關故事:戰國末期,秦國很強大,在消滅了趙國後,打到北部的燕國,燕國岌岌可危。燕國的太子丹請荊軻去刺殺秦王,並派勇士秦舞陽作荊軻的助手,讓荊軻帶著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作禮物,將壹把毒藥熬過的匕首藏在地圖裏。
荊軻和秦舞陽二人到了秦國,買通了秦王左右為他們引見,秦王很高興,就在鹹陽宮接見他們。在登上宮殿的臺階時,秦舞陽緊張得發抖,荊軻就把他留在外面。
秦王看過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後,又要看地圖。荊軻捧著地圖來到秦王面前,獻上去。秦王慢慢展開地圖來仔細看,當地圖展到盡頭時,藏在裏邊的匕首露了出來。
荊軻迅速壹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壹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扯斷了衣袖,轉身逃走,荊軻就在後邊緊追。這時,秦王的衛士們趕來了,荊軻受了傷,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沒有擊中。最後荊軻被衛士們殺死了。
5、紙上談兵(趙 括)
紙上談兵,讀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壹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相關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壹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壹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Ⅳ 急需壹些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臥薪嘗膽、雪抄中送炭、完璧歸趙、囊襲螢映雪、圍魏救趙、流觴曲水、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望梅止渴、高山流水、草木皆兵、指鹿為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避三舍、毛遂自薦、諱疾忌醫、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壹鼓作氣(曹劌)、驚弓之鳥(更羸)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鬥(曹植)壹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滿意的話,還望采納哈~
網絡裏都有每個成語的解釋呢,親可以到網絡裏面搜搜滴
Ⅵ 急需壹些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臥薪嘗復膽、雪中送炭、制完璧歸趙、囊螢映雪、圍魏救趙、流觴曲水、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望梅止渴、高山流水、草木皆兵、指鹿為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避三舍、毛遂自薦、諱疾忌醫、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壹鼓作氣(曹劌)、驚弓之鳥(更羸)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鬥(曹植)壹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滿意的話,還望采納哈~
網絡裏都有每個成語的解釋呢,親可以到網絡裏面搜搜滴
Ⅶ 歷史成語故事相關人物都有哪些
破釜沈舟——項羽;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
退辟三舍——晉文公;
問鼎中原——楚莊王;
圍魏救趙——孫臏;
紙上談兵——趙括;
作法自斃——商鞅;
投筆從戎——班超;
暫時想到這麽多,以後想到再補充。
其他答案***22條
檢舉2011-12-17 11:34 qinqindewolaie| 八級
背水壹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沈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壹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壹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壹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沈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鬥(曹植)
壹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嶽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1002525298| 壹級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壹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沈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鬥(曹植)
壹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嶽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檢舉2012-5-2 15:26 熱心網友
背水壹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沈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壹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壹字千金(呂不韋
Ⅷ 含有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急!急!急!急!)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壹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 :壹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壹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壹戰(韓信)破釜沈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鬥(曹植)壹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嶽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Ⅸ 急需壹些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刻舟求劍
臥冰求鯉
聞雞起舞
草木皆兵
臥薪嘗膽
負荊請罪
胡服騎射
。。。。
Ⅹ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破釜沈舟——項羽;臥薪嘗膽——越王勾踐;退辟三舍——晉文公;問鼎中原——楚莊王;圍魏救趙——孫臏;紙上談兵——趙括;作法自斃——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