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觸龍》
憐愛
2.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
重愛 重視
3.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
對人有愛心
4.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
喜愛,崇拜
5.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同上)
關愛
6.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六國》
關愛
7.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項脊》
美麗
8.愛是溪,入二三裏,得其尤絕者家焉。《愚溪詩序》
喜愛
9.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
修飾“護”,憐愛地看護
10.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柳毅》
喜愛
11.舅姑愛其子,不能禦。(同上)
喜愛
12.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
愛心
2. 文言文所有'愛'的意思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觸龍》 溺愛 動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 喜愛 動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同上) 敬愛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疼愛 動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 喜愛 動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同上) 敬愛 動
向使三國各愛其他,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六國》 同上 動
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項脊》 喜愛 形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促織》 愛護 動
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柳毅》 疼愛的 形
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誌《柳毅傳》 愛惜 動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 喜愛 動
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勾踐滅吳》 喜愛 名
3. 文言文中恩愛的意思與妻書(節選)
林覺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壹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壹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壹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雲: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誌者在.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誌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壹慟!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4. 文言文中有關 愛 的句子和實詞解釋愛ài
動詞義:
1、形聲字。從心旡(jì)聲。本義:親愛;喜愛。對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摯的感情。
惠,愛也。——《爾雅》
愛施者,仁之端也。——《說苑·說叢》
君子自愛,仁之至也。——《法言》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孝經》。沈宏曰:“親至結心為愛。”
愛***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愛子也,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
公夫人甚愛女。——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唐·韓愈《師說》
非疏骨肉愛過客。——《韓非子·五蠹》。
2、男女間有情。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古詩四首》之三,見《文選》卷二十九
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戰國策·齊策》。
3、喜好。
愛聽古人節義事。——清·袁枚《祭妹文》
晉陶淵明獨愛菊。——宋·周敦頤《愛蓮說》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宮賦》。
4、愛護。
吳廣素愛人。——《史記·陳涉世家》
好自將愛,壹年便健。——《三國誌·方伎傳》。
5、愛惜;珍惜。
愛莫助之。——《禮記·表記》。註:“猶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哉?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不足以死也。——蘇軾《留侯論》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
不愛死,義也。——柳宗元《駁復仇議》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6、舍不得;吝惜。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壹牛?/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梁惠王上》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漢·賈誼《過秦論》。
7、貪。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嶽飛傳》
8、友愛。
兄愛弟敬。——《左傳·隱公三年》
9、憐憫、憐恤、同情。
名詞義:
1、惠;仁愛。
古之遺愛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韓非子》。
2、尊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
5. “愛”在 古文中的意思1、喜愛。
唐代韓愈《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譯: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
2、親愛的;心愛的。
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其女牧羊於野。”
譯:見大王心愛的女兒在野外牧羊。
3、愛護。
漢代司馬遷《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譯:吳廣壹向愛護別人,士兵中很多願聽他差遣的人。
4、憐惜;同情。
春秋戰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譯:如果同情受到傷害,就如不要傷害。
5、愛惜。
南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譯:國事到了這種地步,我不能顧惜自己了。
6、吝嗇。
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吾何愛壹豐?”
譯:我為什麽會吝嗇壹豐?
7、愛好。
唐代杜牧《阿房宮賦》:“秦愛紛奢,人亦念***家。”
譯:秦始皇愛好繁華奢侈,人也念***家。
愛服心甘情願地服從.
擴展資料
1、概括:
愛,漢語常用字,讀作ài,最早見於金文,其本義是“喜愛”“愛好”,意為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
後來又引申出“愛情”“愛惜”“貪”等意思來,《說文解字》解釋為“行走的樣子”,可意為“疼惜呵護對方,為之奔波辛勞”之義。
2、今義:
(1)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喜愛。愛慕。愛情。愛戴。愛撫。愛憐。愛戀。愛莫能助(雖同情並願意幫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愛。摯愛。仁愛。厚愛。熱愛。
(2)喜好(hào ):愛好(hào)。愛唱歌。
(3)容易:鐵愛生銹。
(4)重視而加以保護:愛護。愛惜。
(5)吝惜:“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譯:百姓都認為大王吝惜
6. 文言文實詞"愛"意思有多少幫樓主去文言文字典查了壹下,
”愛“,ài
①<;動>;喜愛.《師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②<;形>;親愛的;心愛的.《柳毅傳》:“見大王愛其女牧羊於野。”
③<;動>;愛護.《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④<;動>;憐惜;同情.《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⑤<;動>;愛惜.《指南錄後序》:“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⑥<;動>;吝嗇.《齊桓晉文之事》:“吾何愛壹豐?。”
⑦<;動>;愛好.《阿房宮賦》:“秦愛紛奢,人亦念***家。”
題主在今後文言文的學習中可以善用文言文字典網站,單字查詢極為有用。
漢語言文學網/
7. 愛名如子文言文解釋是愛民如子吧
拼音:ài mín rú zǐ
同義詞:愛國如家
解釋: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壹樣。
出自:《禮記·中庸》:“子,庶民也。”漢·劉向《新序·雜事壹》:“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例句:壹路地方官員饋送禮物,嶽爺始終不受……只是吩咐他們學好做官,須要愛民如子,無負朝廷。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四八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用於稱贊有仁義道德的官員
8. 愛 在文言文中有多少個意思愛 (ài,)ài
①<;動>;喜愛.《師說》:“~其子,擇師而教之。”
②<;形>;親愛的;心愛的.《柳毅傳》:“見大王~其女牧羊於野。”
③<;動>;愛護.《陳涉世家》:“吳廣素~人,士卒多為用者。”
④<;動>;憐惜;同情.《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重傷,則如勿傷。”
⑤<;動>;愛惜.《指南錄後序》:“國事至此,予不得~身。”
⑥<;動>;吝嗇.《齊桓晉文之事》:“吾何~壹豐?。”
⑦<;動>;愛好.《阿房宮賦》:“秦~紛奢,人亦念***家。”
愛服心甘情願地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