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yū 姓。
yú 同“於” wū 同“嗚”,嗚呼。 同“烏” 僉曰:“於!鯀哉!”——《書·堯典》 “烏”的古字。
烏鴉 虎豹為群,於鵲與處。——《穆天子傳》 於乎,於戲:wūhū,wūhū 嗚呼 於菟:wūtú 古時楚國人對“虎”的稱呼 -------------------------------- 於 yú 介詞(a.在,如“生~北京”;b.到,如“榮譽歸~老師”;c.對,如“勤~學習”;d.向,如“出~自願”;e.給,如“問道~盲”;f.自,從,如“取之~民”;g.表比較,如“重~泰山”;h.表被動,如“限~水平”)。
後綴(a.在形容詞後,如“疏~防範”;b.在動詞後,如“屬~未來)。 姓。
〈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
本義:超過) 往;去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
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
——《書·大誥》 取 晝爾於茅,宵爾索陶。——《詩·豳風·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易·系辭下》 又如:於何(如何) 於 於 yú 〔介〕 (1) 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於“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於野。
——《後漢書·列女傳》 (2) 又 成於機杼。 射於家圃。
——宋·歐陽修《歸田錄》 (3) 又 葫蘆置於地。 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於:介詞,到。)——清·姚鼐《登泰山記》 (4) 又如: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於以(在何處);於茲(在此);於時(在此) (5) 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於“向”、“對”、“對於” 告之於帝。
——《列子·湯問》 何有於我。——《論語》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唐·韓愈《師說》 言於李愬。——《資治通鑒·唐紀》 語於富者。
——清·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於人民有益 (7) 表示動作、行為的所從,意義相當於“從”或“自”、“由” 。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8) 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相當於“被” 不拘於時。
——唐·韓愈《師說》 苦於多疾。——宋·蘇軾《教戰守》 傷於縛者。
——清·方苞《獄中雜記》 擇於自然。——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9) 又如:我限於水平,未能對這篇文章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10) 引進比較對象,意思相當於“比” 甚於婦人。
——《戰國策·趙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同於真。
——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11) 又 同於幻。 近於自然。
——蔡元培《圖畫》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於壹切 (13) 表示把動作、行為加給對方,相當於“給” 。如:榮譽歸於教練 (14) 表示相對的位置。
如:垂直於肋板的脊柱 (15) 姓 於 yú (1) 詞綴。嵌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不必譯出 以至於寸。
——《後漢書·列女傳》 越於諸侯。——《國語·晉語》 (2) 又 以免於難。
可以免於難。 (3) “於” (4) 另見 yū 於今 yújīn 至今。
車站壹別,於今十年 如今;到現在 於思 yúsāi 常疊用,表現胡子極多 於時 yúshí 介賓詞組。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
——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於是 yúshì 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而出現某種結果。
2. 為什麽文言文裏把於都寫成於了“於”多作為介詞,是古漢語中用的很多的虛詞,與“於”同義,但“於”不是“於”的簡體字。《簡化字總表》、《通用規範漢字表》都沒有規定“於”簡化為“於”,《新華字典》只對“於yú”的解釋是同“於”只限於介詞。“於”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
“於”字有三種讀音,即yú(於)、wū(嗚)、yū(迂)。讀作 yú時(介詞),中國大陸壹般把“於”寫為“於”,但是“於”字讀 wū(嗚,語氣詞)、yū(迂,姓氏)兩種讀音時,仍作“於”不能略寫為“於”。
於助詞
1.用於句中,標誌賓語前置.
例:四國於蕃,四方於宣(《詩經·大雅·崧高》)
按:蕃,捍禦;宣,教化.捍禦四國,教化四方.
2.用於句中,位於動詞之前,主語之後,有時在表時間的詞語或狀語之後.使語句和諧,並有加強詠嘆意味的作用.
例: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詩經·秦風·無衣》)
3.用於句首,有時並列用於動詞前.
例:於疆於理,至於南海(《詩經·大雅·崧高》)
3. 文言文的什麽意思是什麽什麽:
表示詢問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質
妳從那裏得到了什麽消息
表示詢問某物或某事的情況
告訴我妳在找什麽
虛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聞到壹種什麽花香
表示否定
他算什麽,妳竟掛念他
表示責難
妳笑什麽?
表示詢問在它前面的詞或壹系列的詞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這是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還是別的什麽東西
表示驚訝或激動
什麽,不吃早餐啦!
摘自《百度漢語》
疑問代詞。表示疑問。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薦》:“奇章公始來自江黃間,置書囊於國東門,攜所業先詣二公……韓始見題,而掩卷問之曰:‘且以拍板為什麽?’”
《景德傳燈錄·法達禪師》:“祖又曰:‘汝名什麽?’對曰:‘名 法達 。’”魯迅 《吶喊·藥》:“好香!妳們吃什麽點心呀?”
李廣田《<;散文三十篇>;序》:“若問這些文章到底有什麽意義,勉強說,也不過是多少地反映了那個舊社會的某些方面。”
疑問代詞。表示無須,不必。
唐呂巖《勸世》詩:“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麽蔔?!”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折:“若是 漢 天子早把書明降, 韓元帥 免受人誣罔……我蒯徹也粧什麼風魔,使什麽伎倆!”如:妳說呀,裝什麽啞巴!
摘自《百度百科》相關詞條。
4. 古文什麽意思(1) (形聲。從手,安聲。本義:用手向下壓或摁)
(2) 同本義 [press down]
按,下也。謂手抑物使下。——《說文》
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項王按劍而跽曰。——《史記·項羽本記》
緹騎按劍而前。——張溥《五人墓碑記》
則以壹平板按其面。——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3) 又如:按電鈕;按鈴;按手印
(4) 控制;抑止 [control;restrain]
以按徂旅。——《詩·大雅·皇矣》
按強助弱。——《管子·霸言》
趙簡子按兵而不動。——《呂氏春秋·召類》
何不按兵束甲。——《資治通鑒》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當按兵不行。——《三國演義》
(5) 又如:按下此事不提;按不住心頭怒火
(6) 考察,考驗 [examine]
按誅五人。——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影胡公按部。——《明史·海瑞傳》
(7) 又如:按殺(查實處死);按討(查驗究治)
(8) 打 [strike]
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
(9) 又如:按曲(擊節唱曲);按鍵;按拍(打拍子);按板(拍擊板眼);按鼓;按絲竹;按樂;按風琴
(10) *** ,用手在人身上推、捏、揉 [massage]
其治導引按蹻。——《素問·異法方宜論》
按金駒,立長溝,枇杷落盡茱萸秋。——袁宏道《擬古樂府》
(11) 又如:按蹺(撫摩導引)
(12) 巡視 [perambulate]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舊塞。——《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13) 又如:按察(巡行視察);巡按(官名);按察司(官名。提刑按察使司的簡稱。明、清時壹省的司法和檢察機關);按臨(按察考核;巡行到達)
(14) 通“安”。安置;安定 [emplace;resettle;arrange for]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漢書·高帝紀》
按撫柔氐三千余落,撥徙以實關中。——《三國誌·郭淮傳》
這樣可以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