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字讀xuàn
1.解釋
眩(拼音:xu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漢字。此字始見於《說文解字》篆文,形聲字。從目,玄聲。《說文》本義為“目無常主”,即眼花,視物不清,引申指迷惑、迷亂。以上讀xuàn。由迷惑又引申指變幻、戲法。後此義用“幻”字表示,讀huàn。
2.文字源流
形聲字。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及楷書字形皆從目、玄聲。“目”為人眼,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眼睛視物有關;“玄”作聲旁表音。“玄”為束絲之象,又有幽暗深遠義,引申而有模糊不清的意思,於此也有表意作用。隸變後楷書作眩。《康熙字典》眩字頭作圖A,缺末筆壹點,是為避康熙帝(玄燁)名諱而致,不規範。
戰國古文字有“圖B”與“圖C”,分別見於《汗簡》與《古文四聲韻》眩字下。二字皆有訛,前字當作“圖D”,後字當作“圖D”,皆為從辵眴聲(眴的形旁目移聲旁旬內,《說文》眴為旬的或體)。
玄應音義卷十三謂“眩,古文作迿、眴二形”,此即《說文》訓為“目搖”的眴(?)字,與眩非壹字。由於眴與眩皆匣紐真韻,目搖與目眩義通,所以郭、夏皆作眩收入,其實並非眩之異體。
3.康熙字典
唐韻黃絢切。《集韻》《韻會》《正韻》熒絹切。竝音炫。《說文》:目無常主也。《博雅》:惑也。亂也。《中庸》:敬大臣則不眩。《前漢·元帝紀》:俗儒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師古註:眩,亂視也。
又眠眩,亂也。瞑眩,劇也。竝詳眠、瞑二字註。又眩疾,風疾也。《後漢·姜肱傳》:言感眩疾,不欲出風。又眩雷,地名。在烏孫北。見《漢書》。又《韻會》:或作玄。《荀子·正論篇》:上周密則下疑玄矣。註:玄與眩同,謂幽深難知。又與眴通。詳眴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胡涓切。〔?彳玄亍〕平聲。義同。又《釋名》:懸也。目視動亂,如懸物遙遙然不定也。《靈樞經·衛氣篇》:上虛則眩。又揚子《方言》:?眩,懣也。朝鮮冽水之閑,顛眴謂之?眩。註:眩音懸。
又《集韻》胡辦切。《韻會》《正韻》胡慣切。竝與幻同。相詐惑也。《史記·大宛傳》:安息王以黎軒善眩人獻於漢。師古註:今吞刀吐火,屠人?馬諸術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