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蜈蚣簡介

蜈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蜈蚣的別名 7 來源 8 產地 9 性味歸經 10 蜈蚣的功效與主治 11 使用禁忌 12 蜈蚣的化學成分 13 蜈蚣的藥理作用 14 蜈蚣中毒 14.1 不良反應機制 14.2 蜈蚣中毒的癥狀 14.3 治療 15 蜈蚣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15.2 來源 15.3 性狀 15.4 檢查 15.4.1 水分 15.4.2 總會分 15.5 浸出物 15.6 蜈蚣飲片 15.6.1 炮制 15.6.2 性味與歸經 15.6.3 功能與主治 15.6.4 用法與用量 15.6.5 註意 15.6.6 貯藏 15.7 出處 1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蜈蚣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蜈蚣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蜈蚣 1 拼音

wú gōng

2 英文參考

centipede [朗道漢英字典]

chilopod [朗道漢英字典]

scolopendra [朗道漢英字典]

Scolopendra(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entiped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蜈蚣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的幹燥體[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colopendra(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entiped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蜈蚣的別名

百腳、天龍[2]。

天龍、百腳、螂蛆、百足蟲、百足、千足蟲、吳公[3]。

蒺藜、天龍。

7 來源

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的幹燥體[1]。

蜈蚣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或其近緣動物的幹燥全體[2]。

8 產地

蜈蚣主產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陜西等地[2]。

9 性味歸經

蜈蚣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蜈蚣味辛,性溫,有小毒;入肝經[2]。

10 蜈蚣的功效與主治

蜈蚣具有祛風,定驚,攻毒的功效[2]:

蜈蚣治中風,驚癇,痙攣抽搐,破傷風,面神經麻痹,風濕疼痛,百日咳,骨結核,淋巴結結核,骨髓炎,風癬:煎服,1.5~3g;研末吞服:0.9~1.5g[2]。

蜈蚣現用治癌癥[2]。

蜈蚣治療瘡腫毒,潰瘍,瘺管久不收口,帶狀皰疹,疥瘡,毒蛇咬傷:研撒或油調敷[2]。

蜈蚣治小兒撮口(舌上有瘡,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搗汁敷塗。

蜈蚣治小兒急驚:用蜈蚣壹條(去足),炙為末,丹砂、輕粉,等分研勻,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按病幾年齡。每歲服壹丸,乳汁送下。

蜈蚣治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角弓反張,不能出聲):用大蜈蚣壹條,去頭足,油炙,以竹刀劈為左右兩半,研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時,以左半藥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藥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許,不可過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蜈蚣治破傷風: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頭、烏頭尖、附子底、蠍梢,等分為末。每用壹分至三分,熱酒灌服。另以藥末敷患處,出汗即愈。

蜈蚣治口眼歪斜,口內麻木:用蜈蚣三條,壹蜜炙,壹酒浸,壹紙裹火煨,都要去掉頭足;天南星壹個,切作四片,壹蜜炙,壹酒浸,壹紙裹火煨,壹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錢。各藥壹起研為末,加麝香少許。每服壹錢,熱水調下。壹天服壹次。

蜈蚣治蝮蛇螫傷:用蜈蚣研末敷塗。

蜈蚣治天蛇頭瘡(生手指頭上):用蜈蚣壹條,燒因熏壹、二次即愈。或研蜈蚣為末,調豬膽汁敷塗

蜈蚣治丹毒瘤腫:用蜈蚣壹條、白礬如皂角子大壹塊、雷丸壹個、百部二錢,***研不末,調醋敷塗。

蜈蚣治瘰癧潰瘡:用茶和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搗篩為末,先以甘草湯洗凈患處。再將藥末敷上。

蜈蚣治耳出膿:用蜈蚣研末吹耳內。

蜈蚣治小兒禿瘡:用大蜈蚣壹條、鹽壹發,放油內浸七天,取油塗搽,即效。

蜈蚣治痔瘡疼痛:用赤足蜈蚣焙為末,加片腦少許,調征求誰敷塗。又方:用蜈蚣三、國條,浸入煮開壹、二次的香油中,再加五倍子末二、三錢,瓶封收存。在痔痛不可忍時,取油點塗,即時痛止。

蜈蚣治腹在如箕:用蜈蚣三、五條,酒炙過,研為末。每服壹錢,分為兩份,分別裝入兩個開孔的雞蛋內,攪勻,紅封好,煮熟吃下。壹天壹次,連進三服可愈。

蜈蚣治腳吐轉筋:用蜈蚣燒為末,調豬油塗搽。

11 使用禁忌

孕婦忌用蜈蚣[2]。

12 蜈蚣的化學成分

蜈蚣水及乙醇等提取物含組氨酸、精氨酸、8羥基賴氨酸、谷酰胺等[2]。尚含甲殼質、谷氨酸、酪氨酸、蟻酸等[2]。

蜈蚣含二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組胺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2]。

蜈蚣還含膽甾醇等[2]。

13 蜈蚣的藥理作用

蜈蚣粉對小鼠有抗驚厥作用[2]。

蜈蚣提取物等可增強心收縮力,降低血壓,誘導血小板聚集,抗腫瘤,促進免疫功能等[2]。

蜈蚣水浸劑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2]。

蜈蚣毒液大劑量可使小鼠抽搐死亡[2]。

14 蜈蚣中毒

蜈蚣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和溶血性蛋白質;另含有脂肪油、蟻酸、核彈甾酸等[3]。藥理作用有抗真菌,抗結核,抗腫瘤,抗驚厥,抗炎,降壓,鎮痛,抗衰老,增強免疫及誘導血小板聚集[3]。

14.1 不良反應機制

蜈蚣有溶血作用,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少量能興奮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並能抑制呼吸中樞。[3]

14.2 蜈蚣中毒的癥狀

蜈蚣中毒潛伏期為30min到4h,中毒量為15~30g[4]。表現為發熱、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無力、意識障礙、心跳及脈搏緩慢、呼吸困難、血壓體溫都下降[4]。出現過敏反應者,可出現腰臀部瘙癢難耐、全身皮疹,嚴重的出現過敏性休克[4]。出現溶血反應者,尿成醬油色及溶血性貧血的表現[4]。

被咬傷者,局部炎癥反應,疼痛難忍,可形成水泡及壞死;嚴重者引起淋巴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發生紫癜[4]。

14.3 治療

蜈蚣中毒的治療要點為[5]:

1.內服中毒後,用2%~3%的碳酸氫鈉液洗胃,然後服用藥用炭以吸附毒素;輸液,給予5%的葡萄糖鹽水或10%的葡萄糖液並加入維生素C。

2.對癥治療:給予阿司咪唑、糖皮質激素或氯苯那敏抗過敏治療,如果出現過敏性休克,予抗休克處理,可將氫化可的松加入液體中靜滴並皮下註射腎上腺素;如有呼吸困難, 給予吸氧、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心跳減慢的可用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如出現急性溶血時,可給予碳酸氫鈉堿化尿液,必要時給糖皮質激素,減輕紅細胞破壞,防止腎衰。

3.局部被蜇傷者,立即用火罐拔出毒液,並用3%氨水或5%的碳酸氫鈉液或肥皂水清洗傷口;用0.5%普魯卡因溶液局部封閉;用蛇藥外敷。

15 蜈蚣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蜈蚣

Wugong

SCOLOPENDRA

15.2 來源

本品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L.Koch的幹燥體。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繃直,幹燥。

15.3 性狀

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壹對,前端兩側有觸角壹對。軀幹部第壹背板與頭板同色,其余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壹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壹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15.4 檢查 15.4.1 水分

不得過15.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H第壹法)。

15.4.2 總會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K)。

15.5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20.0%。

15.6 蜈蚣飲片 15.6.1 炮制

去竹葉,洗凈,微火焙黃,剪段。

15.6.2 性味與歸經

辛,溫;有毒。歸肝經。

15.6.3 功能與主治

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用於肝風內動,痙攣抽搐,小兒驚風,中風口?,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癧,蛇蟲咬傷。

15.6.4 用法與用量

3~5g。

15.6.5 註意

孕婦禁用。

15.6.6 貯藏

置幹燥處,防黴,防蛀。

15.7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