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肉的筆順和部首

肉的筆順和部首

肉的筆順:豎、橫折鉤、撇、點、撇、點;部首:肉。

肉(拼音:ròu),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始見於甲骨文,像動物肉形。本義指供食用的動物肉;又為人的肌肉、脂肪和皮膚的統稱,或專指肌肉;亦引申為蔬菜瓜果的可食部分;還可指中間有環的環狀體的周邊。又據以上詞義引申出果實不脆不酥、行動遲緩性子慢等義。

字源演變:象形字。初文本像肉塊橫放之形,西周時字形像肌肉紋理的部分繁化作兩筆。春秋以後“肉”字寫法由橫勢轉為縱勢,至漢代像肌理的兩畫漸因屈曲而各作兩筆書寫,而成為今字。“肉”字初文與“月”字形似,隸變以後作為偏旁的“肉”多與“月”字混同(“胔”等少數字例外)。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古文)宍《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並音衄。《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易·噬嗑》:噬乾肉。《禮·孔子閑居》:觴酒豆肉。《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為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揚子《太玄經》:明珠彈於飛肉,其得不復。又肉?。《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三。註:黥、劓二,左右趾合壹,凡三。又芝草名。《抱樸子·仙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