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高考應該理解哪些文言文

高考應該理解哪些文言文

1. 高考語文需要背那些文言文

文言文(11篇)1.《論語》①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有人說:“禮的作用,貴在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當。過去聖明君王的治理國家方法,可貴的地方就在這裏,無論事大事小,他們都能以禮來衡量,以做得恰當為目的。

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為了求得恰當而壹味地求恰當,而不用壹定的規矩制度去加以節制,也是不行的。”(和:適合,恰當好處。

先王:前代君王。斯:此。

由:遵循。節:制約、節制。)

②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譯:孔子說:“用政法來教導,用刑罰來整頓,老百姓只會暫時免於罪過,卻沒有羞恥之心。

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禮教來制約他們,老百姓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道:同“導”,引導。

政: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手段。齊:規範整治。

免:免罪,免刑。格:來,引申為歸服,向往。)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譯:孔子說:“壹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麽用?壹個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又有什麽用?”④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孔子說:“不懂得命運,沒有可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沒有可能處身立世;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語,沒有可能了解別人。”⑤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顏淵問什麽是仁德。孔子道:“約束自己,使言語行動都回復到傳統的禮所允許的範圍,就是仁。

壹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的人都會稱許妳是仁人。實踐仁德,全在於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⑥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譯:樊遲問什麽是仁。孔子說:“愛護他人。”

又問什麽是智。孔子說: “善於識別他人。”

⑦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譯:樊遲還不理解。孔子說:“把正直的人提 *** ,使他們的地位在邪惡的人之上,能夠使不正直的人正直。

(錯:通“措”。安放,安置。

枉:不正。)⑧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譯:有仁德的人,是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時也使別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諸事通順的人。

能從身邊的事選擇例子推想開來, 可算是實行仁德的方法了。⑨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13年)譯:聰明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慮,勇敢的人不畏懼。⑩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沈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⑾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譯:那些有誌向、有仁德的人,沒有因為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只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保全仁德的。

2.(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必修3)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3.(勸學《荀子》)(必修3)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005年)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2008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陳情表》李密)(必修5)臣密言:臣以。

2. 高中哪些古文篇目有助於提高古文閱讀

其實如要說單單只讀幾篇課文就能提高古文閱讀水平,以我之見,怕是偏頗了。

但要是急於求成,依我之見,以下幾篇,最為合適:

1,《蘭亭集序》

2,《勸學》

3,《師說》

4,《諫太宗十思疏》

5,《項脊軒誌》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無論是書法還是文筆,堪稱壹流,而王羲之本人也代表了魏晉時期文士的精神風貌,若能通讀並加以理解,遇到古文就能不塞其義。

勸學是荀子的名篇,其中警句,最能啟人深思。

韓愈堪稱古文大家,教科書中篇章,無壹不是萬裏挑壹。

諫太宗十思疏代表了初唐文學與勸諫文學,其文為駢文,但又樸實無華,實為佳品。

而項脊軒誌則是歸有光的睹物思人之作,全篇情思深濃,令人不免扶案而嘆。

可能有人會說滕王閣序不錯,但此片為王勃的少年之作,文章固然好,但也只限於王勃的年齡,少年為文,不免狂傲,華而不實,其中情感,沿襲居多,難堪大用。

3. 語文高考考哪些古文

什麽叫範圍啊? 背誦還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話,有規律的。

第壹篇著重是人物敘事,基本上都是說這個人有什麽優秀的品質啊、智慧啊之類的。考題上看,字詞的解釋、翻譯句子、虛詞的判斷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著重議論哲理的。什麽遊啊,什麽記啊,還是挺多的。

這個註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題目是壹些語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類的,所以難度較高。

========================================================= 如果是背誦的範圍的話: 1、吳均《與朱元思書》 (新教材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壹課) 2、韓愈《師說》 (新教材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課) 3、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新教材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4、陶淵明《飲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壹課) 5、蘇詢《六國論》 (新教材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二課) 6、杜牧《阿房宮賦》最後壹段 (新教材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九課)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學期第二十六課)(2)新教材要求背誦的詩歌與古文篇、段: 1、陸遊《訴衷情》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秋瑾《鷓鴣天》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4、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二課) 5、王維《漢江臨泛》 (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二課) 6、李白《清溪行》 (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二課) 7、杜甫《旅夜書懷》 (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二課) 8、王安石《江上》 (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二課) 9、朱熹《泛舟》 (高壹第壹學期第四十二課) 10、《長歌行》(漢樂府) (高壹第壹學期第二十六課) 11、劉楨《贈從弟》 (高壹第壹學期第二十六課) 12、祖詠《望薊門》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課) 1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課) 14、李賀《致酒行》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課) 15、王令《暑旱苦而熱》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課) 16、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17、張九齡《望月懷遠》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18、李白《把酒問月》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19、黃庭堅《登快閣》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20、陸遊《關山月》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四課) 2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22、張孝祥《念奴嬌·洞庭青草》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23、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24、陸遊《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五課) 25、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五課) 26、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五課) 27、朱熹《偶題》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五課) 28、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29、王維《終南山》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30、李白《獨坐敬亭山》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31、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六課) 32、左思《詠史》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壹課) 33、張九齡《感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壹課) 34、林逋《山園小梅》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壹課) 35、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八課) 36、杜甫《登樓》 (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八課) 37、李商隱《安定城樓》 (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八課) 38、《論語》七則 (高壹第壹學期第二十八課) 39、《孟子》二章 (高壹第壹學期第二十九課) 40、荀況《勸學》第三、四段 (高二第壹學期第二十九課) 41、《學記》第壹、二段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二課) 42、屈原《國殤》 (高三第壹學期第二十九課) 43、賈誼《過秦論》最後三段中的關鍵句子(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課) 44、酈道元《江水·三峽》三至六段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八課) 45、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學期第三十壹課) 46、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高二第二學期第二十七課) 47、蘇軾《石鐘山記》三至六段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八課) 48、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第壹段 (高二第壹學期第三十七課) 49、歐陽修《伶官傳序》最後壹段 (高三第壹學期第三十壹課) 50、蘇軾《前赤壁賦》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九課) 51、蘇軾《前赤壁賦》 (高壹第壹學期第三十九課) 52、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高壹第二學期第二十八課) 53、夏完淳《獄中上母書》末二段 (高壹第二學期第三十二課) 54、袁宏道《虎丘》 (高壹第二學期第三十八課) 55、龔自珍《病梅館記》第壹段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三課) 56、《鄭板橋題畫三則》第二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四課) 57、梁啟超《誌未酬》 (高壹第二學期第二十九課) 58、《長亭送別》中[正官][端正好]壹段曲子(高三第壹學期第四十四課)(3)H版、S版***同要求背誦的篇目: 1、曹操《觀滄海》 2、陶淵明《飲酒》 3、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淵明《歸園田居》 6、陶淵明《讀》 7、吳均《與朱元思書》 8、韓愈《師說》 9、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第四段) 10、蘇洵《六國論》 11、歸有光《項脊軒記》(。

4. 高考文言文考點有哪些

壹、考綱要求 對於文言文閱讀,考試大綱規定的考查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4)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2.分析綜合 C (1)篩選文中的信息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二、要點解說 要點1:理解文中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要點解說“常見文言實詞”指在文言文中出現頻率較高、古今詞義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實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附錄的120個實詞是主要考查對象;根據“考題在課外,知識在課外”的原則,課本內的重點實詞是考查的重點。

“在文中的含義”指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不只考查文言實詞知識,還要考查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涉及的主要考點包括壹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復詞等文言現象,考生要能夠根據具體的語境對其作出正確、合理地推斷與解釋。

要點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要點解說本考點有兩個具體要求:壹個是“常見”,壹個是“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所謂“常見”是指《考試大綱》中明確的常見文言虛詞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所謂“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壹指虛詞的含義(即“意義”)及其在句子中的詞性或在句子中承當的成分等語法功能(即“用法”),另壹方面是指對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要根據具體語境(即“在文中”)辨別推斷,而不是靠死記硬背。新課標全國卷雖未就此考點單獨出題考查,但具備此種能力不僅對疏通文意、讀懂文章有很大幫助,對準確翻譯句子更為重要,因此不能忽視。

要點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要點解說本考點的關鍵點是“與現代漢語不同”,這表明本考點考查的著眼點在於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差異性上。《考試大綱》明確規定需要掌握的“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式,需要掌握的“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用法”是文言實詞的詞類活用現象。

新課標全國卷雖未對這幾種文言句式專門設題,但在翻譯句子壹題中卻可能涉及,不僅如此,熟練掌握這幾種句式,也有利於理解文意;至於詞類活用現象,除了在翻譯句子中可能遇到外,還可能出現在對文言實詞含義理解的考查中。要點4: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要點解說本考點的要求有二:壹是正確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據語境讀懂某壹個句子的意思,能從思想內容、表達效果、語氣等方面對這個句子作深入地分析。翻譯句子,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文言句子轉換成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合乎邏輯的白話文,做到語意準確、文從字順、規範明了。

準確理解並翻譯文言句子,是閱讀文言文的基礎與關鍵,務必高度重視。要點5:篩選文中的信息 要點解說本考點要求考生對文章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所謂“文中的信息”,壹般是指選文中反映人物思想品格、個性氣質、和行為舉止等方面的語言材料。所謂“篩選”,是要求考生根據壹定的要求或指向,劃定區間,從某壹角度對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辨別和判斷,選出符合要求的主要信息,去除次要和冗余信息。

它兩個方面的要求:壹是能篩選出與題目要求吻合的語句,二是能對照材料辨析題目中信息的正誤。要點6: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要點解說本考點考查的是在篩選信息的基礎上對文章材料和思想更進壹步的理解能力。

所謂“內容要點”,就新課標全國卷所選的文言文閱讀材料(史傳類)來說,主要包括人物的基本情況、主要事跡、影響以及對人物的評價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人物的事跡。所謂“中心意思”指的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道德情操等。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就是要求考生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的基礎上,能夠通過辨析篩選主要信息,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跡,並據此準確概括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道德情操。要點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要點解說“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指史傳作者在記述某壹人物時所體現出的自己對人物的褒貶態度或愛憎感情。

史傳作者對人物的這種褒貶態度或愛憎感情壹般隱含於對所述人物壹生主要事跡的敘述中,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首先要梳理分析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跡,然後從中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質、道德情操,最後據此判斷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或愛憎感情。需註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必須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為依據和基礎,因此,對這兩個考點的考查壹般是不能分開的。

5. 高中語文改如何學習

語文學習“七步法”,覺得也許會對妳有所啟發。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別是:

1、讀壹讀:閱讀課文是復習的第壹步。通過閱讀,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不同類型的課文需要不同的讀法:教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自讀課文需泛讀,有的還需跳讀,壹目十行,以求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也是近幾年高考考查項目之壹。

2、劃壹劃:即在閱讀課文同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能加深印象,又便於復習鞏固,壹目了然。遇到規範句子,不妨劃分句子成分,復句還需標明關系,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以後向老師同學求教。

3、查壹查:查什麽呢?查工具書。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盡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親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運用工具書能力的過程。對於似曾相識的語句,不妨查壹查以往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溫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問壹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復習過程免不了有疑難,要獨立鉆研,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有時自己向老師請教壹個問題,老師很可能不止講壹個問相關知識聯系起來,使妳融會貫通。

5、寫壹寫: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壹遍。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詞寫錯,為什麽呢?就是缺少寫的訓練。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復寫壹寫。又如壹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6、練壹練:就是通過做練習題,檢驗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要註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觸類旁通,增強應試能力。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壹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7、想壹想:復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可以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裏。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找及時鞏固。想的時空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當妳“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也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學習文言文應該首先抱定不害怕的心理,妳千萬不要打怵。其實文言文很簡單的,妳想啊,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是用這個來交流的,我們的智商不知道要比他們高多少,沒道理學不好啊,對吧?

課本裏的文言文在學習時要先通讀好多遍,至於“好多”是多少遍,那就要看妳在文言文上的悟性了。反正要讀到妳覺得對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為止。然後妳再對照文言文翻譯書來看實詞和虛詞,要在掌握的基礎上熟記。因為實詞和虛詞是文言文的細胞。只有掌握它們,才有可能學好文言文。而且它也是高考必考內容。

掌握好生詞後,妳就可以學習文言結構了。說來也是,我們的老祖宗把這個東西弄的這麽麻煩,真是……但是沒有辦法,既然都存在了,我們就得照單全收。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骨架,也是高考必考內容。學好它對妳學習文言文有極大的幫助。但是哩,它又不是很簡單,所以啊,妳得在上面花費不少的時間哦,呵呵,最好有個心理準備。

其實,當妳上高三後,或者當妳經歷了高考後,妳就會發現學了這麽長時間的文言文,它最終無非只考以上的兩點。所以在復習時重點只復習它們即可,至於文章書寫時用了什麽手法拉,哪兒很優美拉,基本上不考,頂多在默寫時默寫幾句。而且高考語文默寫壹般不默寫文言文。

2

好的輔導書,我認為有誌鴻優化出的高中文言文全解,當然壹本商務印書館的文言文常用字字典也是壹定要有的。

6. 面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應該怎麽復習

在高三復習迎考中,許多學生不太喜歡或很少“朗讀”文言文,所以,絕大數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即對語意及用法所產生的直覺感知還是比較“淺”、比較“滯”的。在考場上,面對第壹次“見面”的生疏文言語段,不少學生反映“讀不懂”,於是只得雲裏霧裏地去理解文義,連猜帶蒙地去解答題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時間裏做到“朗讀”,在考場上輔之以“默讀”,在答題時就會容易“入題”,也容易“解題”,考生不妨壹試。

考前進行壹遍“朗讀”

在考前有限的幾天時間裏,如果能再進行壹次踏踏實實的“朗讀”,壹定能夠獲得很大的收益。因為,“讀”,不易走神——聚精會神是最佳的復習效果;“讀”,不易忘記——刻骨銘心是把握知識的最好狀態;“讀”,易加深理解——準確理解是贏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讀”,易觸發靈感——心有靈犀是立意創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這幾天,把語文書和各類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讀”壹遍,讀到能夠“同步翻譯”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讀文,“腦中”譯文,自己嘴上所誦讀的“聲”與自己心裏所理解的“義”,來壹個“同步翻譯”。

重視文言實詞語言環境

在朗讀過程中,要抓住壹個核心——實詞的理解。

每壹個實詞都有著它最基本的意義,這些意義大都在我們的理解和把握之內;但每壹個實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又會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意義。在解讀實詞時我們往往會忽略甚至忘記“這個實詞”的“語言環境”——這是我們在“朗讀”時要時時提醒自己的關鍵之處。如果在解答試卷時,我們離開了“這個詞”的語言環境,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習慣用實詞的“基本意義”來認知試卷上的實詞,這樣就會造成對實詞理解的嚴重偏差。

在實詞的解答中,我們常常容易犯的錯誤是:

組詞法——習慣於用“組詞”的方法來思考和釋詞;填空法——把需要解釋的詞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壹個詞語;對應法——只是用壹個雙音節的詞語釋詞對應。這些應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視。

考場默讀提高閱讀質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讀的“熱身”過程,在考場上考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默讀”狀態。“默讀”能夠促進考生對文義的準確、正確理解。

在考場“默讀”中,考生應該具有這樣兩個“意識”:

知識點分布意識。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命題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題目量來涵蓋較多的文言文知識,這樣可以使得考查的範圍更大、知識更廣。命題者命題的策略也正是我們復習和考試的策略,即同壹個“知識點”在同壹份試卷中重復出現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體把握意識。文言文句子翻譯需要了解修辭格、文化意義,以及人物、事件、觀點等。古人在表達時,由於所處年代的政治氛圍、道德規範、文化背景、民俗習慣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達文意的時候,染上了較明顯的時空色彩,這些都是我們“默讀”時需要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