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greedy;avaricious;rapacious] 對財物、錢等充滿非同尋常的強烈欲望
貪婪的目光
詳細解釋
1. 貪得無厭,不知足。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猒乎求索。” 王逸 註:“愛財曰貪,愛食曰婪。”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官高後不心甘,祿重也自貪婪。” 葉聖陶 《倪煥之》六:“類乎好奇的壹種欲望促迫著他,使他定睛直望,甚至帶點貪婪的樣子。”
2. 猶貪汙。
《元典章新集·戶部·錢債》:“百戶 孛蘭溪 不修軍政,惟務貪婪。”《清史稿·食貨誌三》:“糧道 劉朝俊 以貪婪漕貼萬二千余兩被劾。”
3. 謂座末者得酒。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今人以酒巡匝為婪尾。又雲婪,貪也。謂處於座末得酒為貪婪。”
墮落
基本解釋
1. [degenerate;debase]∶道德方面下落至可恥或可鄙的程度
英雄最後墮落為獨裁者
2. [fall] ∶落下
發齒墮落
詳細解釋
1. 脫落;掉落。
《漢書·宣帝紀》:“朕惟耆老之人,發齒墮落,血氣衰微。”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有風吹君帽墮落, 溫 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箭到處,射斷 徐盛 船上篷索。那篷墮落下水,其船便橫。”
2. 衰落;下降。
《荀子·富國》:“徙壞墮落,必反無功。” 清 陳天華 《警世鐘》:“要瓜分 中國 ,豈容妳預備!妳預備壹分,他的勢子增進壹丈,我的國勢墮落十丈。” 徐遲 《牡丹》六:“盛極壹時的漢劇藝術,僅在十五年內墮落到了這等程度!”
3. 佛教、道教指失道心而陷於惡道惡事。
《法華經·譬喻品》:“或當墮落,為火所燒。”《京本通俗小說·西山壹窟鬼》:“因妳凡心不浄,中道有退悔之意,因此墮落,今生罰為貧儒。”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貧道不是凡人。乃奉 東華上仙 法旨,著我來指引妳還歸正道,休得墮落。”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下:“人生不過數十年,清浄乃可長久,何必於紅塵中,自取墮落耶。”
4. 淪落;流落。
唐 南卓 《贈副戎》詩:“翺翔曾在玉京天,墮落 江 南路幾千。”《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我彼時壹來認不得家裏;二來怕他那殺人手段;三來他說道,到家就做家主婆,豈知墮落在此,受這樣磨難。”
5. 陷入;落進。
《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將軍之威已立矣,宜班師回州,遣人宣播威德,招使內附,不可深入其地,恐墮落詐謀之中。” 清 李漁 《奈何天·軟誆》:“無心墮落奸人彀,醉朦朧,壹番僝僽。”
6. 指思想行為趨於下流。
明 唐順之 《答呂沃州》:“居鄉無朋友夾持,深懼墮落。” 曹禺 《日出》第壹幕:“壹個單身的女人,自己住在旅館裏,交些個不三不四的朋友。這種行為簡直是,放蕩、墮落。” 楊沫 《青春之歌》第壹部第十二章:“壹個人政治上壹後退,生活上也必然會腐化墮落。”
7. 荒廢,廢棄。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我則怕此人墮落了功名。”
點綴
基本解釋
1. [embellish;ornament;adorn;decorate]∶襯托;裝飾
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2. [use sth. merely for show]∶應景兒;湊數兒
3. [embelishment]∶指襯托、裝飾的東西
詳細解釋
1. 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司馬太傅 齋中夜坐,於時天月明浄,都無纖翳,太傅嘆以為佳。 謝景重 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 宋 李清照 《漁家傲》詞:“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魏巍 《東方》第壹部第十壹章:“三五株晚熟的高粱,搖曳著火紅的穗子,點綴著平原的秋色。”
2. 繪畫的布局和著色。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若能沾濕絹素,點綴輕粉,縱口吹之,謂之吹雲。” 宋 範成大 《題範道士<二牛圖>》詩:“目光炯炯獰而馴,點綴毫末俱逼真。” 清 戴名世 《跋趙孟頫畫》:“右 趙孟頫 畫壹卷,泉石蹊徑,花鳥雲霞,歷歷然點綴誠工妙矣。”
3. 應景;湊數。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燈節》:“市賣食物,乾鮮俱備,而以元宵為大宗。亦所以點綴節景耳。”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 唐淑貞 對於夜飯,和對於早飯壹樣,只算是到時候的壹種點綴,不吃也可以。”
4. 打點。
《糊塗世界》卷十:“就是本道、本府,也得十分盡情,無論家丁、廚子、親兵、小隊,都要點綴。” 尚鉞 《預謀》九:“同時再拿壹百元或五六十元到會計主任、庶務處長幾位家中去點綴點綴。”
雛形
基本解釋
1. [embryonic form]∶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龍山文化時期已產生了階級的雛形
2. [prototype]∶根據實物按比例縮小的模型
詳細解釋
1. 亦作“ 雛型 ”。1.按原事物縮小了的模樣。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四章:“圖畫雛形之器,古今事物莫不具備。” 葉聖陶 《倪煥之》九:“照他那樣做,學校簡直是壹個世界的雛型。”
2. 指事物的初步形式。
魯迅 《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至於已有大眾語雛形的地方,我以為大可以依此為根據加以改進。” 聞壹多 《神話與詩·文學的歷史動向》:“故事與雛形的歌舞劇,以前在 中國 本土不是沒有,但從未發展成為文學的部門。”
玲瓏剔透
解釋:玲瓏:精巧細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結構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
出自: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那廝愛女娘的心,見的便似驢***狗,賣弄他玲瓏剔透。”
示例:走上岡子壹看,有座天 ,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磯壹樣,~,文采可觀。(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六回)
近義詞:聰明伶俐、伶牙俐齒、小巧玲瓏
反義詞:呆頭呆腦、笨手笨腳、碩大無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器物精致通明
具體而微
解釋:具體:各部分已大體具備;微:微小。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大體都有了,不過形狀和規模比較小些。
出自:《孟子·公孫醜上》:“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示例:所居有池五六畝,竹數千竿,喬木數十株,臺榭舟橋,~。 ◎唐·白居易《醉吟先生傳》
反義詞:碩大無朋
語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指內容大體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