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用生命去完成的事業。 (點評:這壹點我非常贊同,我80%的的精力也是這麽去做的,至於現在成不成還缺壹把火候,我可能需要相當長的壹段時間才能補齊那最重要的20%,)
選擇什麽樣的工作,如何對待工作。從根本上說不是做什麽事和賺多少錢的問題,是壹個關於生命意義的問題。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成某個目標。
既然工作是用生命去完成的事,那麽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麽呢?
The goal of life of was the full unfolding of a person's potentialities.
人生只有壹次。只有全力專註於壹個方向,並真正為其付出心血,才能使我們最大程度的展現自己的才能,獨壹無二的自我。就像高山之流水,沒有分支才會走的更遠。
生命的目標就是自我的完全展示,工作正提供了這樣的舞臺。 (點評:這個我只贊同壹半,因為自我的展示不僅僅是在工作業績上,和工作給自己給家人給社會帶來的回報上,我想自我展示應該還包括對文化藝術的理解與表達,對社會及家庭的關愛)
所以壹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對生命的態度。要了解壹個人,也可以看看他是如何工作的。 (點評:這個我只贊同壹半,了解他是如何工作的只是了解了其中壹部分。我對生活的理解是:生,是工作,是“生產”。活,是存活,是“消費”。)
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務---多國字典通解
壹位心理學家提出了“需要的五個層次”
1 基本:生活......
2 安全:安心的家......
3 社交:社會活動等
4 尊重:別人對自己的認可
5 自我:完全展現自己
他同時認為,為工作而工作的人很難感受到第4,5種樂趣,於是他們就失去了生命中的壹部分樂趣。
這些基本層次是不變的,而實現他們的手段卻各有不同,那就是不同的工作。而至於妳會在那壹個工作中感受到他們帶來的快樂,那真不是自己可以絕定的!那是上帝的事。
薪水,常常是年青人選擇壹個工作時最關心的。而事實上,無論哪個行業對於新人來說,工資只是壹個象征。僅僅就是讓妳可以當壹回吝嗇的月光族而矣。而完成任務鍛煉的意誌,開拓工作發展的才能,面對客戶形成的品格,才是真正重要的。那是用金錢無法買到的經驗,和只有用時間才能積累出的能力,用這些經驗和能力建立出的職業壁壘將是妳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所以,公司也是成長中的壹個學校,付我們錢的學校。 (點評:確實是這樣,消費要根據工資來,量力而行,不要在抱怨和不滿中盲目度日,既浪費了光陰,又浪費了金錢)
如果按拜金主義者的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的理論。像有著466億美元的比爾.蓋茨之類的成功者是為什麽還在工作?為了買通向天堂的門票?不僅沒有停止工作,反而以更飽滿的熱情激發著職員們的工作。
看看他們其中壹位的解釋吧:錢從來都不是我熱情的來源。動力是來自從事事業的熱愛。我有壹個願望,就是在自己畢生致力的事業中實現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
第二章---什麽是機會,妳珍惜自己的機會了嗎?
相對成功的人對待工作也幾乎是相同的態度,更認真,更勤奮。也正是相對失敗者真正缺少的東西。他們唯不少的就是抱怨。抱怨工作的艱難,抱怨老板的不公,抱怨上帝沒戴眼鏡,及壹切可抱怨的。
此外就是羨慕別人。別人的工作,別人的成功。感嘆別人機會的欲求不得。還是讓那篇著名的《鉆石就在妳家後院》告訴妳點什麽吧!當然它不是告訴妳那個比南非金百利還著名的史上最大鉆石礦的發現過程,更非嘲笑那個不惜背井離鄉跋山涉水甚至失去生命卻沒想到自己苦苦尋找的鉆石就在自家後院的家夥。
它在告訴妳:妳目前從事的工作就是壹座最寶貴的鉆石礦,只要全力以赴就會挖到屬於自己的鉆石。
妳是不是總懷有在別人家的草地在發現草莓的希望?妳仔細搜索過自己家的草地了嗎?妳對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了嗎?
年青人往往會有這個的想法。“如果那樣的機會遇到我,我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可悲的是很多人就這樣在自己設想的“如果”中浪費了青春,磨滅了激情,耗盡了才華。等他們想從頭在來時突然發現,別人已經走在他們前面太多,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早已遠去!
實際上,人們往往將運氣與機會混為壹談。運氣,不需要任何準備,只要碰上了即青雲直上。但任何人都不能拿自己的壹生去賭那壹次。 而機會,則常常將自己隱藏在挫折與困難的後面,等待敢於接受和面對的人們將其發現。
著名的哈佛大學校訓就精辟的詮釋了勤奮,機遇和成功三者的關系,“時刻準備著,當機會來臨時,妳就成功了。” (點評:還是校訓說的對啊,很多人都對工作有不滿,帶有消極情系的工作著,總是想著“要是我去那家公司該多好”,“上海不適合我,我去香港”,“香港不適合我,我要去美國找工作”或者總是私底下抱怨著自己的上司是多麽的愚蠢,不會辦事,自己上司只是他上司的“應聲蟲”,殊不知自己的光陰又在抱怨和糊思亂想中浪費了,時刻準備的不是能力,而是匆匆忙忙收拾的行李)
壹句話:機會總會選擇有準備的人。
第三章 敬業---最完美的工作態度
感恩......
如果人生是壹段旅途,首先感謝的就是父母,引導妳邁出了人生的第壹步。然後親戚,朋友,認識的,不認識的,喜歡過的,討厭過的,愛過的,甚至恨過的。只要教給過妳人生課程的所有妳遇到過的---包括工作。都是要從心底裏感謝的。
學會感恩吧!那是壹種深刻的感受。它能讓妳的自身修養和個人品德有質的提高。感恩也是壹種習慣和態度,平和妳的心情,放松妳的思想。
而且往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壹個充滿責任感的人。註意和責任的區別。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妳選擇了這份作(或它選擇了妳),就要對其負責。而責任感是對待它的態度。責任感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對工作是盡辦而為,還是得過且過,從而決定了自己身的發展和職業生命的長短。
聽說過美國總統杜魯門辦公桌上的那個小牌子嗎?上面的內容是:the buck stop here.責任到此,不可再推。這就是壹種責任感。 (點評:安徽部分北方人壹輩子也做不到這樣,出官可以,因為會忽悠,為商難,做生意、辦事難免大小事務要有個承諾,沒有責任感哪來承諾)
聽說過才竣工就已經是“危房”的建築嗎?算了,沒有責任感的例子在中國幾乎和人口成正比,壹切盡在不言中!
沒有責任感的員工根本不會視企業利益為自己利益,所以不能得到公司信任。那些勇於承擔責任並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人才會被子賦予更多的使命和權力,從而得到更多的回報。
還有,妳是壹個主動的要求者,還是被動的接受者呢?壹個主動性強的人通常都是知道自己工作意義的人。主動是壹種積極的精神,壹種專註於工作的外在表現。主動要求的壹定是工作的全部,可能還不滿足。而被動接受的壹定只是工作的部分,還感覺太多!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態度絕定壹切。看壹個人內心的變化最先看到的也是態度上的變化。積極的態度將始終是妳脫穎而出的法碼,它無法讓高層不註意到妳的存在。當然如果妳想離開公司不好開口時,也完全可以用態度讓老板去理解妳壹下。但千萬不要在沒做好離開的準備時就先擺出離開的態度!
態度直接絕定言行。壹個人最終是碌碌無為還是與眾不同主要因素就是他個人的態度,對學習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所以態度就是競爭力。
壹顆感恩的心+壹個嚴謹的態度=敬業
第四章 絕不拖延,立即行動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又明日,萬事皆蹉跎。
這種明日待明日的態度就是拖延。對於壹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它是最具破壞力的,因為它為嚴重的侵蝕人的意誌和心靈。它是壹個難以跳出的惡性循環。拖延--->效--->困擾--->拖延
拖延是壹種意誌薄弱的表現,不敢面對,具怕,實際就是在逃避。但關健是它並不能使問題變的更容易,只是會讓它更加深化復雜。 (點評:感覺這個應該是有壹部分來源於責任感的,同樣個人認為安徽部分北方人是是拖延的高手,其實並不能用高手這個詞語,這是個褒義詞,用在這裏純屬浪費,我文筆不好,暫且先用著。和皖北人打過很多交道,有同學、有同事、有朋友、也有合作夥伴等等,他們中相當的壹批人喜歡拖延,不了了之,我也問過很多皖北人,問他們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性格,很多人的解釋是:皖北人很愛面子,有些事情不好意思說,凡事要有臺階。我汗!明明是不敢面對,非要說成是北方人愛面子,殊不知不敢面對其實是丟面子,安徽人在外面的信譽就是這樣給妳們丟掉的。)
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為消失的時間最後心生悔意,好像感嘆那流逝於風中的青春。但當我們再次面對問題時往往還是選擇逃避。更可怕的是第壹次後悔,第二次懊惱,再來壹次也許就習慣了,因為麻木了!(魯迅先生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這麽發生的!)最後再給自己找壹個從第壹次逃避時就醞釀好的借口,堂而皇之的接受失敗。 (點評:是的,他們麻木了) 其實任何事,當然包括工作,都會有兩種選擇:正面挑戰遇到的困難或直接找個放棄的借口。區別是前者最少有%50的可能性,而後者是絕對的失敗。前者至少會得到寶貴的經驗,後者絕對壹無所獲。如果那是妳的工作,妳的責任,勇敢的接受挑戰吧。即使失敗了,也可以擡著頭對上帝說,“我嘗試過了,努力過了”。
以個人經驗來看。遇到困難實,只要悄悄地對自己說上幾次“堅持壹下,再試試”,妳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很多感覺不可能的事在沒試之前都不要下結論,記住,壹切皆有可能。壹但有放棄的思想,壹切就都結束了!
拖延避免的唯壹方法就是---立即開始行動。 (點評:這個說的對,很多事情上包括我自己都沒有做到,不過這裏要提醒自己壹下,凡事即使做不到三思,總要壹思壹下吧,沖動是魔鬼。)
還有人喜歡等到萬事具備,其實那還是壹個借口。因為沒任何事是自己變妳想要的樣子的,妳必需親自去改變它。行動起來,哪怕很小的事,只有5分鐘,也是很好的開端。"no more excuse,沒有任何借口",萬事開頭難,但總要有開始。 (點評:同意壹半,是自己份內的事情是要親自去做,但如果妳是BOSS,妳就壹定要學會授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撤遠了)
歌德說的好“思想只有投入,才能燃燒”---壹但開始,完成在即。
最終章 從優秀到卓越
壹言以蔽之:若壹個人能將上面四章的精髓全部貫徹於自己的工作之中,那就不僅僅是卓越可形容的了!
可是這裏還要提壹個團隊合作的問題。無可厚非,人類能有今天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懂得更好更有效的合作。因為大部分人可能還沒綿羊跑的快,就是泰森也沒有和狗熊爭奪洞穴棲身的力量。沒有合作,就沒有人類今天的繁榮!
但即使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能夠有幸走到壹起產生良好的合作也是不容易的。因為人與人的背景不壹樣,人生經歷不同,導致了對事物的看法,對理論的判斷,價值觀的取向也完全不壹樣。就好像同去也路撒冷朝拜的聖徒。因為所處起點不同,出發時間不同,選擇路線不同.所以最後能走到壹起的真的就好像是命運安排的,所以說:The friend is the gift from god.“朋友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仔細分析會發現,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再到壹個個公司,其實都是壹個個團隊。那些強大的國家,和睦的家庭和朝氣蓬勃的公司也壹定是價值取向近同,成員關系融洽的集體,從而產生了高效的合作。只有個人技術卻不懂得合作的人是很可悲的。如果給妳1000年也許妳們完成壹個很偉大的目標,但人生只有短短百年(有效期30年),借助別人的力量就是成功的關健,智者借力而行。其實很多時候,團隊所給予妳的幫助,更多在於精神方面。積極向上的團隊能夠鼓舞每個人的信心,充滿鬥誌的集體更會使妳的熱情充分燃燒。
(點評:從頭至尾,相當壹部分是在洗腦,是奴化教育,把讀者變成資本家會說話的工具,甚至是不會說話的工具,當然我們也不能去反對壹些思想,因為有些說的實在是太對了,真的是對壹生都有指導意義,能調動思想情緒的燃燒,如果沒有熱情的燃燒,就沒有激情,那妳的工作真的是糟糕透了,可能會被人說成是拜金主義,總之不管怎樣,能幫助我們成長的就是好東西,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吸收營養,同樣也要註意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