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等分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關系:T=t+273k,1 k=1℃。
2. 測量溫度的工具是溫度計。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測量前(1)觀察量稱,以便選擇合適溫度計;(2)觀察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測量時(1)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充分接觸;(2)示數穩定後讀數;(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對象;(4)視線與溫度計標尺垂直。
4. 溫度計的分類:
分類 實驗室溫度計 寒暑表 體溫計
所裝液體 煤油、水銀 酒精 水銀
量程 —20℃~110℃ —20℃~50℃ 35℃~42℃
分度值 1℃ 0.1℃ 1℃
構造特點 無縮口 無縮口 有壹非常細的縮口
讀數 不能離開被測物 不能離開被測物 可離開人體讀數
使用註意 無 無 測量前要甩壹甩
5. 晶體: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壹類物質,如海波、奈、冰、食鹽、明礬和各種金屬。
6. 非晶體:沒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壹類物質,如蜂蠟、松香、瀝青、玻璃等。
9.物態變化:打不出來的,書上自己找
己找
說明:
(1) 晶體熔化(凝固)特點:溫度達到熔點(凝固點);繼續吸(放)熱;溫度保持不變。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異同點 蒸發 沸騰
不
同
點 發生條件 任何溫度下 壹定溫度(沸點)下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影響因素 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 溫度達到沸點,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溫度變化 自身溫度降低 自身溫度不變
相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
(3)
10. 液化:雨、霧、露、“白氣”、玻璃窗出現小水珠。
11.凝華:雪、霜、玻璃窗出現冰花。
12.升華:樟腦球變小、冰凍衣服變幹、碘的升華、幹冰升華。
13.電冰箱內部(蒸發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將氫液化減小體積,熱值高;整流罩:光滑減小摩擦,發生熔化和汽化。
1.長度單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納米(nm)。
長度單位關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m nm
2.測長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測長度方法:
測量前:(1)選。根據測量要求,選擇適當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認。認清刻度尺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時:(1)放。刻度尺與被測物平行,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零刻線與被測物壹端對齊。
(2)看。視線正對刻度尺刻線,不要斜視。
(3)讀。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壹位。
(4)記。記錄測量結果要有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4.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只能減小,不能消除。
誤差產生原因:測量工具不夠準確;測量方法不夠完善;觀察不夠細致。
減小誤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5.間接測量長度方法:(1)累計法;(2)化曲為直法;(3)配合法。
6.面積單位:、。
面積單位關系:
7.體積單位:、、升(L)、毫升(mL)。測量液體體積工具:量筒。
關系:
(L) (mL)
4.質量單位:噸(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測質量的工具:天平(實驗室);磅秤、臺秤、桿秤和電子秤。
天平測質量方法:(1)使用前調節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遊碼移到標尺左側零位,調節橫梁平衡螺母,是指針指在分度標牌的中央刻度線上。(2)測量時:把待測物放在天平的左盤,估計被測物的質量,用鑷子夾取適當的砝碼到右盤,必要時移動遊碼使天平恢復平衡。右盤中砝碼的質量數加上遊碼所對應的刻度值就是待測物的質量。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與形狀、狀態、溫度和位置無關。
5.密度單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是物質固有的壹種特性。
公式: 變形公式:m=v 、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質量是。
6.測固體和液體質量的方法;
7.測固體和液體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應用;
1.機械運動:壹個物體相對另壹個物體位置改變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方法: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
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曲線運動:沿曲線的運動
4.比較快慢方法
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
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公式:v=s/t
單位:m/s、 km/h
關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
定義: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在某壹段路程內(或某壹段時間內)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瞬時速度
定義:運動物體在某壹瞬間的速度
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某壹時刻或者某壹位置時的運動情況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註意:壹定說明是哪壹段路程(或哪壹段時間)
實驗報告:題目、目的、器材、步驟、記錄、結果
聲現象
1. 聲音是由發聲體的振動產生的。人說話是靠聲帶振動發聲,弦樂是靠弦的振動發聲,管樂是靠管內空氣柱振動發聲,蟬鳴靠胸部的兩片鼓膜振動,鳥是靠鳴膜振動發聲,蟋蟀、蜜蜂、蚊子、蒼蠅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2. 壹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1.聲音靠介質並以聲波的形式傳播,壹般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固體>液體>氣體。
2.人聽到聲音的條件:(1)有聲源;(2)有介質;(3)有良好的耳朵。
3.聲波傳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這種信號傳遞給大腦,就產生了聽覺。
3. 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4. 人耳區分原聲與回聲的最短時間間隔為0.1s,最短距離為17m。回聲測距公式:S=1/2vt。
1. 樂音是指物體有規則振動所發出的聲音。
2. 樂音的三個特征是:音調、響度和音色。
3. 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反映物體振動的快慢。大多數人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範圍是20Hz-2000Hz。
4. 響度指聲音的強弱。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還跟人到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弱。
5. 音色又叫音品,指聲音的品質。與發聲體本身有關。
1. 從物理學角度,噪聲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凡是影響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幹擾作用的聲音都是噪聲。
2. 噪聲強弱的等級用聲級表示,單位是分貝,符號是:dB。把人們剛剛能聽到的聲音定為0dB,15dB-40dB是較好的生活環境,超過70dB就難以長時間忍受了。
3. 減弱噪聲的三種途徑:(1)在噪聲的發源地減弱(2)在傳輸路徑上隔離和吸收聲波(3)阻止噪聲進入耳朵。
1. 聲音的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成為超聲波。
2. 超聲波的利用:(1)回聲定位;(2)聲吶;(3)B超;(4)工業超聲探傷儀;(5)超聲波清洗;(6)超聲波擊碎膽結石。
光現象
1. 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恒星、閃電、發光的白熾燈、發光的霓虹燈、發光二極管、螢火蟲、燭光魚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光源分為天然光源與人造光源。
2. 光在同中均勻透明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3.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準直、站隊成直線、射擊時“三點壹線”、木工檢測木料表面是否平滑都是光的直線傳播。
4.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約是3,水中是空氣中的3?4玻璃中是空氣中的2?3
5. 光在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壹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 平面鏡的應用:①改變光路②成像。
7. 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實質: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8. 平面鏡成像特點:①成正立的虛像②像與物大小相等③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④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⑤像與物上下壹致,左右對調。
9. 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汽車的後視鏡是凸面鏡。
10.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竈、大型反射式望遠鏡、汽車頭燈是凹面鏡。
11.光在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壹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減小)時,折射角也增大(或減小)。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12. 色散現象表明:白光不是單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組成。
13. 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