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本人初壹的,老師讓我上去給同學講字,大概5分鐘左右,有沒有什麽值得講的字有壹些典故,可以讓同學們猜

本人初壹的,老師讓我上去給同學講字,大概5分鐘左右,有沒有什麽值得講的字有壹些典故,可以讓同學們猜

我看了妳們七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有壹篇《論語》十則,這本書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然後說孔子的兩個中心思想,“仁”和“禮”,今天就解釋這個“仁”字。

首先看著個字的組成,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仁”字:“親也。從人二。忎,古文仁,從千心作。外“屍”內“二”,古文仁,或從屍。”按照《說文解字》本書的解釋,這裏的“親”就是親密之意。清朝段玉裁認為“仁”表示兩個人之間的親密,所以“仁”字“從人二”。梁啟超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也將“仁”訓作“相人偶”。但是“從人二”的“仁”不是最早的“仁”,《說文解字》說明比第壹個“仁”更早的古文“仁”,還有兩種:從千心的“忎”和從屍的“這個字打不出來”。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以前人們壹般把尊親敬長、愛及民眾,忠於君主和儀文美德都稱為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使用“仁”字了,金文中也有仁字,在《詩經》,《書經》等古經中使用“仁”字,壹般指“親愛”,“仁愛”。仁: 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壹種親善關系。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並解釋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還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義聯系起來 ,把仁義看作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仁愛之心;其“義”,指正路,“義,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 人的表現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如以仁為本體

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

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

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

對人則有愛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仁”字始見於儒家經典《尚書·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壹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核心是愛人。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所以我們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更應該理解和愛護這壹文化,這不僅是我們自己的財富,也是整個世界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