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壹般來說潛移默化就是受益在無形之中,但是生命的過程其實從本質上的意義上來說,也是處於有形和無形之中,以下分享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的壹些相關內容。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1

“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武學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於是,到底要不要練招就成了壹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對待“招”的態度大體有以下幾種:

1、只講“法”,不講“招”。

2、只講“勁”,不講“招”。

3、講法、講勁也講招。

4、什麽都不講,就講“無”。

“無”來源於道家的世界觀。道家的發展觀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相生八卦。這個過程叫做“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最終還是歸於無。“無”是最高境界。道家的進化公式:無——有——無。

很明顯,“有”是從“無”壹點壹點地產生出來的,後面那個更高層次的“無”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由“有”壹點壹點地積累的結果。看人家大書法家龍飛鳳舞揮揮灑灑,似乎無章無法,但他也是壹筆壹畫臨帖,壹個字壹個字苦練各家結體招法,經數十寒暑修成的正果。

誰不欣賞王薌齋無形無意的高超武功,但他也曾苦站三體式,他也曾苦練五行拳。他也曾壹招壹式練明勁、練暗勁,壹步步悟出化勁。沒有人能超越“有招”這個階段直接達到“無招”。

什麽是招?字典解釋曰:“招”就是“武術的動作”。除非妳不做動作,壹做動作那就是招。這樣解釋很難讓人接受,我願意把“招”解釋為“武術的技擊動作”,剔除那些沒有技擊含義的動作,那些動作不是招,是“舞”。“招”的引申含義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辦法好,說這招真高。沒辦法,說沒招啦。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招,當兵的刺殺練防左刺、防下刺。武警練擒拿術。拳擊練直、擺、勾,摔跤練各種絆子,那也是招。武術抓、拿、跌、打四大法裏有數不清的招,著名的張氏短打拳“裏死手三十六”、“外死手三十六”都是招法組合。那都是先輩的經驗結晶,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繼承發展。可以說,抹煞了招法就抹煞了中華武術。

只有只練套路的人才把“招”理解成死架子。只要把招法用來搏擊就會發現,招法從壹生下來就具有變異的基因。任何壹個招法能打上盤,也能打中盤、下盤。

走中門能用,走裏門能用,走外門也能用。順步能用,拗步能用,退步也能用。不要聽信“金克木,木克土”之類刻板說教,任何壹招都可能克任何壹招,看妳會變不會變,用得巧不巧,不然何來“半步崩拳打天下”?組成“招”的“零件”都是“通用件”,拆開來可以跟其他零件任意組合成新的招。

於是,招又能生招。古人有感於此,就把高層次的招叫“綱”,低層次的招叫“目”。

可是,處在“目”這樣低層次的招還是能生出新的招來,即使像生物學那樣分出綱、目、科、屬、種來,也無法窮盡招法的變化。有的把招分成“母拳”、“子拳”,可是子還能生孫,子子孫孫不可窮盡。看來,想要把招法劃出固定的框架,找出壹個最基本的,再也不能變化的招來是不可能的。於是,聰明的拳師說了壹句話:“拳無定式,隨處是招”。

但是,我們看到的招只是外形。裏面還含有“法”和“勁”,這是看不到的。不明拳理,不懂勁,招也用不上。電視劇裏常有看到幾張圖就練成絕世武功,那怎麽可能,只不過是文人可愛的想象力吧了。

妳悟不出法和勁時,把著手教妳招都教不會。我在教徒弟跌法時,有壹個小夥子在旁邊看了好幾天,覺得把招法看會了,回去跟別人試試,不但沒摔倒別人,他自己反而倒了。妳不懂身法、步法,不會化勁發勁,頂著勁硬上,就成了蚍蜉撼樹。

招是外在的軀殼,法和勁才是內在的精髓。可以說法是招的靈魂,勁是招的基石。如果把靈魂和基石撤掉,剩下的招就是個沒用的空殼。

什麽是“法”?字典上說就是“方法”。這未免太過簡單。我們還是用武術的語言下個定義吧:“法就是技擊理念”。張橫秋先生說:“習拳必先具三法,何謂三法?手法、身法、步法是也。不具三法,未入門者也”。人生下來就具備搏鬥的潛能,不懂三法只能是瞎抓撓。

農村的小孩子在河裏瞎撲騰也淹不著,可是只有在優秀教練指導下,學習正規的遊泳理論和技巧才能成為遊泳健將。我習武多年,幾乎每天都跟人摸手對練,可是總覺得進不了身,用起招來牽強附會。直到有壹天列入張氏短打門下,學習了過去幾十年聞所未聞的拳理,才豁然開朗,有點壹通百通得心應手的感覺。

就技擊理念來說是不分拳種不分門派的。好的拳理拳法放之四海而皆準,對各種拳都有指導意義。在好的.拳理指導下練拳就長進很快,而聽信歪理邪說就會把人引向歧途。尋求上乘拳理拳法至關重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什麽是“勁”?字典上說,勁就是“力氣”。這種解釋也過於簡單,實際上勁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武術“勁”的修煉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壹是勁的基礎積累,二是勁的運用技巧。勁的基礎積累就是增強體能和抗擊打能力。有道是“壹力降十會”,小汽車再靈也撞不過坦克。

勁的基礎積累就好比是“本錢”,勁的運用技巧就好比是“經營”,本錢必不可少,越多越好,但不會經營也不行,或者說經營技巧更為深奧和重要。

武術家所說的勁,是在思想意識支配下,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作用,協調身體各個環節而發出的,隨鬥爭形勢的需要而不斷變化的整體力。找勁,是壹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盡畢生之功而不能窮盡。

首先是神經系統的鍛煉,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心”是大腦思維。“意”是神經系統。如果把“心”比作司令員,“意”就是傳令兵。司令員的作戰決策,應當快速、準確傳達下去。

但人的“意”常常不能準確傳達“心”的決定,不能恰當地協調肢體動作。比如練書法需要橫平豎直,不信妳拿毛筆寫個橫道,妳就是寫不直,手就是不聽妳的指揮。

壹個剛學會開汽車的人,發現路上有情況,她的“心”決定踩剎車,可是她的“意”卻給她的腳指令“踩油門”,結果連警察也給撞死了。

這就叫“手忙腳亂”,“意不從心”。訓練有素的老司機發現情況,腳立馬就踩剎車,根本不用去想。這就叫“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必須長期鍛煉才能形成。博擊時瞬息萬變,根本沒有“想”的時間,壹切都要像司機踩剎車那樣迅捷自如。心動、意行、步到、手到、瞬間完成。

勁還需要有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微循環系統的配合。氣不只是呼吸問題,橫隔膜和腹大肌的運動本身就是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說神秘壹點叫做“丹田力”。化勁時命門吸丹田,發勁時命門摧丹田,就可以使肢體力量大增,形成整體勁。但壹般人憋著氣打架,不壹會兒就肌體缺氧,有氣無力了。

勁的發出還需要外部肢體的合理配合,手法、身法、步法的配合,才能形成壹個整體。做到手到、腳到、身到,就是常說的外三合。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2

“有形”與“無形”

意識的提升,很好的壹個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去體悟和踐行壹些看似簡單,但影響久遠的東西,哪怕只是壹個/組“概念”。比如“有形”和“無形”的關系。

“有形”顧名思義,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無形”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人們通常會為了眼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犧牲掉未來看不見、摸不著,但可能對人影響更大的“無形”的東西。

比如內心的安詳、安靜是“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也嗅不出來。有時候,人們看似犧牲了壹些眼下“有形”的東西,如暫時的利益,但換得內心長久的安詳與安靜,這從“無形”的健康來說,顯然是更有利的。

再比如,人如果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可以去試著改變壹下自己花錢的意識和習慣,比如原來只對“免費”感興趣,那可以讓自己養成壹種新的意識:“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值得付費的”。

就是這樣壹個“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值得付費的”意識,就會慢慢改變和替代自己“貧瘠”的意識,讓自己的“經濟意識”變得越來越“充裕”起來,帶來外在物質生活和生活品質的提高。這種看似多花壹塊錢或更多錢的“有形”上的損失,但換來的是自己壹輩子的“不受窮”,從長遠和“無形”來說顯然是更值得做的!

在生活中,細細去體會和琢磨“有形”與“無形”這種類似“座右銘”的東西,看似簡單,但在日久天長之中就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命。

不知不覺於無形之中3

有形與無形之間

壹個人孤獨的坐在小湖邊,任夏日清晨略帶潮濕的風拂過我的面頰。任我的思緒漫無邊際的流動。

面前的湖水在風中蕩漾著水波。那水波連綿著飄動著,像是生命歡樂的搏動。我許久的凝望著那水波,不覺的想到,水波是有形的但又是無形的。有形是妳能看到它的形狀,無形是妳又無法固定或者控制它的形狀。它源於無形又消失於無形。

由此,我又聯想到我們的生命狀態。我們的生命其實和這水波壹樣,源於無形又消失於無形。生命的過程從本質的意義上說,大體上也是處於有形和無形之中。比如我們的身體是有形的,但我們的思想卻是無形的;我們婚姻是有形的,但我們的感情卻是無形的。

我們對物質的需求是有形的,但我們對精神的渴求又是無形的;我們小的空間是有形的,但大的空間又是無形的。總之,我們的生命形態如同這水波壹樣,很難控制和固定的。我們誰也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

那麽,這樣的感悟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麽意義嗎?應該有的。那就是讓我們的生命的狀態順其自然,不要太刻意的在意我們的形態。真正美麗的生命狀態就是在有形和無形之間的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