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齊筆順筆畫

齊筆順筆畫

齊筆順筆畫是點、橫、撇、捺、豎撇、豎。

資料擴展:

齊,漢語常用字(壹級字0518),讀作qí、jì、zī或者zhāi,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就是谷穗整齊,後引申為整治、整理等。

字源演變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齊”均像谷穗上端之形,但略有高下錯落。金文中的“齊”多數用為國名。《說文》:“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徐鍇系傳:“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也。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所以“齊”的造字本義就是谷穗整齊。後來泛指整齊。甲骨文用為地名:“癸醜王蔔,貞:旬亡畎,在齊次。”(《合集》36821)《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齊,理也。也引申為“等同”之義。

《準南子·精神》:“齊死生。”高誘註:“齊,等也。”又引申為“全部”之義。《荀子·王霸》:“四者齊也。”楊倞註:“齊謂無所闕也。”也假借為“齋”字。如者汀鐘:“齊(齋)休祝成。”(《集成》1.125)由此引申出“莊嚴”、“肅穆”等義。又通假為“臍”。

《左傳·莊公六年》:“後君噬齊。”杜預註:“若嚙腹齊,喻不可及。”由此引申出“中央”、‘“中正”、“中和”等義。也假借為“翦”。《儀禮·既夕禮》:“馬不齊髦。”鄭玄註“齊,翦也。”由此引申出“限制”等義。又假借為“劑”、“嚌”、“粢”瓷”、“膺”、“鑾”、“躋”等。“齊”今簡化為“齊”。

康熙字典

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

又《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

又等也。《前漢·食貨誌》: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