衄在中醫怎麽讀:nǜ。
衄,漢語二級字,衄讀作(nǜ),衄是形聲字,血為形,醜為聲。衄的本意是鼻出血,引申指挫傷、失敗,特指戰爭中的失敗。
詳細釋義
1)[動]鼻出血[nosebleeding]
衄,鼻出血也。從血,醜聲。——《說文》。俗字作衂
春不鼽衄。——《素問·金匱真言論》
此人奉使出門,卒爾鼻衄。——《大莊嚴論經》
2)[動]泛指人體各部位的出血[bleed]如:耳衄;齒衄
3)[動]畏縮,退縮[shrink]未戰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晉書》
4)[動]挫折;挫傷;失敗[be defeated]莫不衂銳挫铓。——左思《吳都賦》
流聞東軍失備,師徒小衄。——曹植《求自試表》
卿宜務忠實以革欺誕,施威信以戢潰衄,廣惠愛以撫流移。——《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二年》
又如:衄折(失敗,挫敗);衄挫(衄折);衄痍(創傷);衄銳(挫其鋒銳)
5)[動]指敗血
《韓非子·說林上》:“夫死者,始死而血,已血而衄,已衄而灰,已灰而土,及其土也,無可為者矣。”
陳奇猷集釋:“衄謂敗血,此言人見殺則見血,血變為衄,衄變為灰,灰變為土,即無可為矣。”
6)[動]指打敗宋姜夔《鐃歌吹曲》序:「衄人之軍,屠人之國,以得土疆,乃矜厥能。」
7)[動]侮辱《釋名·釋言語》:“辱,衄也,言折衄也。”
康熙字典
1.又《廣韻》挫也。《綱目集覽》敗北曰衄。《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風俗通》且有強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衄。
2.又《魏誌·裴松之註》焦先竄於河渚閑,有竊問見今討吳何如。先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更相追逐。
3.又《集韻》而六切,音肉。義同。或作?,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