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典故:
漢武帝劉徹登基後,逐步轉制,改變美女和藩的軟弱外交政策。有壹年北方匈奴想進攻中原,派人送來壹份戰書,上面寫著“天心取米”四字。這四個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員研究,但無壹人知曉其意。皇帝只好張榜招賢。
宮中有名修撰官叫何塘的揭榜應招,說:“小臣懂這‘四字’,並有退兵之計。”皇帝命他詳細解釋。
何塘說:“依小臣之見,‘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奪我江山,取聖上龍位的意思。”說完,便提筆在“天”字中間加了壹豎,變成“未”字;在“心”字的右兩點中間加了壹長撇,變成“必”字;在“取”字左上頭加上了“ ”,變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壹橫,變成“來”字。這樣,將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來”,請求皇上,派臣送回匈奴。
匈奴首領原以為漢朝天子不敢應戰,沒想到漢朝以輕蔑的口吻說“未必敢來”,想必有防備,急令退兵,取消了進犯圖謀。
南宋初,金兵經常騷擾中原地區,那個時候嶽飛還只是壹個名不虛傳的將軍。有次金兵送來了壹份戰書給南宋皇帝,戰書裏面只寫了四個字“天心取米”。金兵當著南宋文武百官的面說:“我國皇帝要妳們南宋王國進貢。如果誰能答復這四個字,我國皇帝可以考慮不發兵攻南宋。”嶽飛大喝壹聲:“我來答復。”嶽飛拿起筆在“天心取米”四字各添壹筆。金兵趕忙送回金國讓金國皇帝看。金國皇帝壹看就再也不敢提攻南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