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組詞組:侵占、占據、占星、獨占、霸占、占卦、強占、占用、攻占、占線、口占、占課、占夢、占先、進占、吞占、襲占、貪占、占者。
占,漢語常用字,讀作zhān、zhàn,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推測吉兇,即《說文解字》的“視兆問也。”引申為窺察、推測、估計等義。
占,會意字。商代甲骨文有繁簡二體:簡體的“占”從ト從口,ト象ト兆縱橫,口以表ト問;繁體的“占”於占字外加盛放ト具的袋子,表示蔔人正在圍壇(即外面的大方框)裏用“口”去解釋“蔔(把龜殼在火上炙灼得出的縱橫裂紋的象形)”的結果。
自戰國開始,繁體被淘法,簡體成為主流。發展到秦代小篆階段,篆文整齊化,《說文》從商代以來的簡體整理為從ト從口,隸變後楷書筆勢化作“占”。
康熙字典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並音詹。《說文》:視兆問也。從蔔口。徐曰:會意。《易·系辭》:以蔔筮者,尚其占。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也。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
又《玉篇》:候也。《揚子·方言》:視也。《韻會》:凡相候謂之占。占亦瞻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章豔切,音?。《廣韻》:固也。《韻會》:固有也。《增韻》:擅據也,著位也。《前漢·宣帝紀》:流民自占八萬餘口。《王安石詩》:坐占白鷗沙。
又《韻會》:隱度其辭,口以援人曰口占。《後漢·陳遵傳》:遵常召善書吏於前,治私書謝親故,馮幾口占書數百封,親疎各有意。
又有也。韓愈《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
又顏延之《陶潛誄》:敬述靖節,式遵遺占。註:遺占,即遺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