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請問肖這個姓的來源

請問肖這個姓的來源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壹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來姓“蕭”者。)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壹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工具書註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壹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註“蕭”時有“姓”這壹義項,而註“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壹些老工具書的註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註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註“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註“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系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壹個姓,註音均為陰平的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壹幟,它把“肖”註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壹個姓,如果這樣,它的讀音將變成了去聲的xiào,從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從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系,又非繁簡關系。而民間認為“’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實質上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系,所以壹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即引為通用 。實際上“某俗作某”是壹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壹場文字改革沖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臺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壹個人寫姓“肖”。

壹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壹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範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也算是氏族上的統壹。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壹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壹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壹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壹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盡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大陸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蕭氏宗親的同情。另據可靠消息,現茲有世界蕭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議,利用在明年全國換發二代身份證的機會,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蕭”提供方便參考,讓千千萬萬族人能認祖歸宗!!這也希望眾多族人也珍惜這個機會!!

蕭姓來源:

壹、姓氏源流

蕭(Xi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大禹賢士伯益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據史籍記載,伯益是個很能幹的人,舜時曾負責掌火,“烈山澤而焚之”,使禽獸逃匿,開辟了許多農田;又跟隨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萬民於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績使他的子孫得到封賞,其中壹個叫孟虧的,被分封至蕭地(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蕭孟虧是蕭姓第壹人。

2、出自子姓,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通誌·氏族略》:“蕭氏,古之蕭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後為宋所並,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元和姓綦》也持此說。由於宋微子是殷商後裔,而蕭國是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故蕭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聖君商湯。後世蕭姓大多認可此壹說法。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據《續通誌·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據《遼史·列傳·後妃》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遼後族以蘭陵為郡望,並自稱其先祖是蘭陵人,把自己附會為西漢宰相蕭何的後裔。據《續資治通鑒》記載,有遼壹朝“姓氏止分為二,耶律與蕭而已。”可見契丹各族中蕭姓群體的規模是相當可觀的。

4、外姓改入。據臺北蕭氏宗親會印行的《蘭陵世家·蕭、鐘、葉三姓本是壹家》記載,宋朝有壹將軍名鐘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裏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但此說多有破綻,存疑。此外,金、元時期,在我國北方流播的太壹教中,因創教人姓蕭,壹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得姓始祖:

大心。蕭姓原出於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壹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被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壹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遊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禦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於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後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蕩,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壹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占鹹陽後,註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壹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壹個鼎盛時期。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壹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另壹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湧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蕭氏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壹個顯貴、龐大的家族。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臺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今日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占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三、歷史名人

蕭 何:沛縣(今屬江蘇省)人,漢朝政治家,秦末隨劉邦起義,他知人善任,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重要作用,後因功被封為酂侯。

蕭 統:南蘭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學家,梁武帝之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善詞賦,輯《文選》三十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

蕭 衍:南朝南蘭陵人,南朝齊時著名大將,後因朝廷腐敗內亂,蕭衍於五零二年代齊稱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蕭 琛:南朝梁南蘭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蕭 禹:唐朝開國宰相。

蕭 照:宋代山水畫家。

蕭 三:湖南省湘鄉人,國際著名詩人,無產階級文化戰士,早年與毛澤東、蔡和森創建“新民學會”,參加“五四”運動,為我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著有《和平之歌》、《伏櫪集》譯本、《新木馬計》、《前線》等。

蕭 克:湖南嘉禾人,1926年參加革命,建國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有“儒將”之稱。

蕭望之:漢朝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人,從師後巷學詩,又從師夏侯勝學《禮》及《論語》,官至禦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蕭思話: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南朝宋尚書左仆射,好書史,有令譽,後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國器許之,他先後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鹹歸之,卒謚穆。

蕭道成:南朝南蘭陵人,仕宋為中領軍,後乘朝廷內亂,壯大勢力,擁立順帝劉準,自為太傅領揚州牧,升為相國,被封齊公,後廢宋稱帝,建立齊王朝,史稱齊高帝。

蕭子顯:蕭道成之孫,長於文學,編紀傳體《齊書》60卷,今稱《南齊書》。

蕭穎士:蘭陵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於古文。

蕭良有:明代漢陽(今湖北省武漢)人,生而聰穎異常,以神童名,萬歷中會試第壹。領國子祭酒,著有《玉堂遺稿》流傳。

蕭雲從:清代山水畫家。

蕭朝貴:廣西省武宣東鄉人,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壹,在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為西王,後在與清軍作戰中陣亡。

蕭楚女:原名蕭秋,湖北省漢陽人,中國***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壹,曾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後在反革命屠殺中被害。

蕭勁光:湖南省長沙人,1920年參加革命,建國後長期擔任海軍司令員。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蘭陵郡:蕭氏望出蘭陵。歷史上有兩個蘭陵。“北蘭陵”,在今山東省棗莊市壹帶,西晉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漢、晉數百年間,西漢丞相蕭何的後裔多聚居於此。隋時廢此郡。“南蘭陵”,在今江蘇省武進縣壹帶,東晉初年置郡,為東晉時蕭姓南遷後主要聚居地。

廣陵郡:治今江蘇省揚州。

河南郡:治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2、堂號

定漢堂:漢代陪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功居第壹,位列丞相,漢朝壹切律令典制,都是蕭何定的。“定漢堂”,是誇耀蕭何追隨劉邦有功,漢朝壹切律例典制均為他制定。

此外,蕭姓的主要堂號有:“定漢堂”、“制律堂”、“師儉堂”、“友愛堂”、“八葉堂”、“蘭陵堂”、“河南堂”、“同文堂”等,前兩個堂號亦均與蕭何有關。============================================================

蕭姓宗祠通用對聯

〖蕭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初大臣蕭何,沛縣人,曾為沛縣吏,劉邦任亭長時,他曾當過助手,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入鹹陽後,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及其他社會情況。楚漢戰爭中,推薦韓信為大將,以丞相身份留守關中,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後封酂侯。漢初,制定律令制度,協助高祖消滅了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作有《九章律》。下聯典指西漢大臣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遷居杜陵。宣帝時,歷官左馮翊、大鴻臚、太子太傅等,甘露年間,主持石渠閣會議,評議儒生對《五經》的意見。宣帝晚年,受遺詔輔政。元帝即位後,因當過師傅而受到尊重,對時政多有匡正。後遭宦官弘恭、石顯等人排擠,被迫自殺。相傳八葉;文著六朝。——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初年大臣蕭瑀,字時文,祖籍南蘭陵,南朝梁宗室後裔,隋煬帝皇後蕭後的弟弟。在隋任內史侍郎、河池郡守,李淵定京城,他降唐,武德初年任內史令,深受高祖信賴。太宗時,官尚書左仆射(宰相),封宋國公。性情耿直,是非分明,太宗曾賜他詩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此後,他家中八代任宰相:侄孫蕭嵩,玄宗時宰相;蕭嵩的兒子蕭華,肅宗時宰相;孫子蕭復,德宗時宰相;蕭華的孫子蕭俛,穆宗時宰相;蕭仿,懿宗時宰相;蕭復的孫子蕭寊,懿宗時宰相;曾孫蕭遘,僖宗時宰相;蕭仿的孫子蕭頃,後梁時宰相。下聯典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人,梁武帝的長子,天監初年被立為太子,未及即位就死了,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信佛教,能文章,曾招攬文學之士,編集《文選》三十卷,世稱《昭明文選》,選錄了自先秦至梁的詩文辭賦及部分詩書(不選經、子)***三十八類、七百余篇,已初步註意了文學與其他著作的區分。是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對後代文學頗有影響。三瑞禦史;八葉相公。——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蕭定基為禦史,仁宗嘗稱彭齊文章,楊伾清操、定基政事為“三瑞”。下聯典指唐·蕭瑀之後,凡八世宰相。鳳蕭引侶;虎穴衛親。——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蕭史娶秦穆公女弄玉為妻,教弄玉吹簫,能作鳳鳴,後攜弄玉成仙而去。下聯典指清·蕭啟奉母避亂,墮虎穴中,啟以身蔽母。蘭陵世澤;文選家聲。——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朝梁蕭統,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人,撰《文選》三十卷。選文心瘁;制律功高。——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梁蕭統事典。下聯典指漢蕭何為劉邦定律令制度,作有《九章律》。

-----------------------------------------------------------------〖蕭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聚書三萬卷;為政十二州。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501-531)。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西北)人。梁武帝之子。天監元年(502年)立為皇太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及長,參考與朝政。善詩賦,曾招才學之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多卷,研討儒事文學,兼探佛理。輯《文選》三十卷,以“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不準則,選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種文體的代表作編輯而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下聯典指南朝宋尚書左仆射蕭思話,南蘭陵人。好書史,有令譽。武帝壹見,便以國器許之。元嘉中為青州刺史。孝武時征為尚書左仆射。後拜郢州刺史。先後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鹹歸之。卒謚穆。朝貴八千歲;以占第壹名。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太平天國領導人之壹的蕭朝貴,清代廣西武宣人。參加領導金田起義,任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封西王八千歲。在攻略長沙時,中炮陣亡。下聯典指明代修撰蕭良有,字以占,漢陽人。生而穎異,以神童名。萬歷中會試第壹。領國子祭酒。凡關國家大事,靡不咨詢。有《玉堂遺稿》。指漢星旗轉;分霄日羽明。

——蕭楚材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高宗時太常博士蕭楚材《奉和展禮岱宗塗經濮濟》詩句聯。入谷煙雨潤;登崖雲日明。

——蕭穎士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進士蕭穎士《遊馬耳山》詩句聯。蕭穎士,字茂挺,蘭陵人。年十九舉開元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於古文,時有傭人事穎士十年,或勸其去,答曰:“非不能去,愛其才耳!”漢代宗臣裔;梁朝帝子家。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蕭氏宗祠聯。春隨鶯燕至;歌引鳳凰來。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時蕭史。傳說為秦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壹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列仙傳》)

-----------------------------------------------------------------〖蕭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高帝以廉治國;名臣惟儉傳家。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建立者蕭道成(427-482),以清儉自奉,卒謚高帝。下聯典指漢初大臣蕭何,晚年不置坦屋,嘗曰:“後世賢師,師吾儉。”

----------------------------------------------------------------- 〖蕭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制律功高能固漢;選文心瘁繼傳經。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西漢大臣蕭何(?-193)。蕭何沛(今江蘇沛縣)人。曾為沛主吏掾。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佐劉邦起義。劉邦率起義軍入鹹陽,諸將皆忙於分取府庫財物,他收取秦王朝的文獻檔案,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及當時社會狀況。項羽背約,將劉邦封於偏遠之巴、蜀、漢中,楚、漢矛盾汽激化。他說服劉邦暫作戰略退卻,以保存漢軍實力。楚漢戰爭中,他薦韓信為大將,自以丞相分留守關中,輸送士卒、糧餉。漢朝建立,封酇侯,協助劉邦、呂後消滅韓信、陳豨、英布等叛亂;推行與民休息政策。又參照《秦律》,制定《漢律》九齊,已佚。下聯典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501-531)。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西北)人。梁武帝之子。天監元年(502年)立為皇太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及長,參考與朝政。善詩賦,曾招才學之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多卷,研討儒事文學,兼探佛理。輯《文選》三十卷,以“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不準則,選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種文體的代表作編輯而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三代以還誰翰墨;六經而後此傳書。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事典。

-----------------------------------------------------------------〖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昴宿騰輝,應延贊侯祥瑞;忠心報赤,特呼宗老芳名。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蕭何。下聯典指梁代江夏太守蕭琛,字彥瑜,少明悟,有才辨。頻蒞大郡,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釣遊懷舊跡,將老屋托為支祠,堂堂皇皇,歷卅八年始臻美備,恰好魂招南嶽、神寢西安,靈爽***歸來,故土莫辭千裏路;

品學得優名,與仲氏香分貢柱,繩繩繼繼,至十七世愈覺繁昌,總因風不常雕、霜難殞葉,本根最深厚,濃蔭永庇六房人。

——蕭杏南撰蕭姓宗祠通用聯(46+46=92字)

此聯為湖北省英山縣紅花嘴蕭氏宗祠上殿聯。

============================================================

附錄壹:

蕭姓與肖姓的辯證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壹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均系原來姓“蕭”者。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壹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如《深圳姓氏談》載:“肖姓亦即蕭姓,蕭俗作肖。源出於子姓。春秋時,宋國勇將南宮長萬攻打魯國被俘,幾個月後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與宋閔公於後宮博戲。閔公無意嘲笑了長萬曾當俘虜,長萬頓時惱羞成怒,打死了宋閔公,又殺了幾個大臣,立公子遊為國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大心組織軍隊,殺逐南宮長萬及同黨,平息了內亂。宋間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庸國,稱為蕭叔,其後人就是蕭氏即肖氏。南宋未年,壹些肖姓居民從福建遷至深圳地區,現聚居在坪地鎮,是該鎮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於西湖塘、嶽塘崗、香屋壹帶。” 工具書註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壹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註“蕭”時有“姓”這壹義項,而註“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壹些老工具書的註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註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註“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註“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系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壹個姓,註音均為陰平的 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壹幟,它把“肖”註成只讀 Xiào 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壹個姓,讀音也變成了去聲的 Xiào。從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系,又非繁簡關系。所以“‘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不可取。“‘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系,所以壹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實際上“某俗作某”是壹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壹場文字改革沖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臺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壹個人寫姓“肖”。 壹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壹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範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壹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壹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壹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壹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盡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大陸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蕭氏宗親的同情。另據可靠消息,現茲有世界蕭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議,利用在今、明年全國換發第二代身份證的機會,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蕭”提供方便,讓千千萬萬族人能認祖歸宗!這也希望眾多族人也珍惜這個機會!============================================================

附錄壹:

蕭姓典故、趣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典出: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後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豨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典故:這個典故出自西漢時期的壹段歷史,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蕭何確有其人,乃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他曾向劉邦推薦了善於用兵打仗的韓信做大將軍,使之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後來有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後告發韓信謀反。呂後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蕭何設計以慶賀平叛勝利為理由,騙韓信進宮。韓信壹進宮,就被呂後以謀反罪名殺於長樂宮鐘室。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

寓喻:後人遂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壹個人或壹件事情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