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幾是陰歷還是陽歷
[閩南網]
端午節農歷是幾月幾日
端午節農歷時間是每年的5月初五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裏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壹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壹為端壹,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2018年端午節農歷時間是哪壹天
農歷為5月初五,陽歷時間為2018年5月18日,星期壹
》》端午節放假通知模板範文
端午節為什麽定在農歷五月初五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端午節的臨近,讓壹切都顯得生機勃勃。
端午節是壹年中登高順陽的好日子,擁有眾多習俗活動,也是人們重視及喜愛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也有“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等名稱,文學家聞壹多先生也曾說過,端午與“五”有著密切的關系。不知從何時起,“五”這個數字在中國古代便有著神秘的象征意義。“五”為滿掌之數,古人學會掐指計數,至滿掌的五ér止,或許就此產生“五”這個數字“圓滿”、“具備”的語義。
“五”字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有著中正和諧的含義。在象形文字中,五字縱橫交錯,寓意著平衡。古漢語字典《說文?五部》中則標明:“五,五行也”。
五行,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智慧,數千年間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生活。這裏所說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這世界是由這五種物質組成的,所以,人們喜歡用“五”來概括自然和社會現象。比如儒家學派把社會成員間的關系概括為“五倫”:父子有qīn、君臣有道、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並倡導塑造“五美”人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還有用甘、辛、酸、苦、鹹形成“五味”,以及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對食物進行描述。
其中,五谷所含的營養是人身體所必須的。中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五谷雜糧的藥性既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又經濟實用,且沒有副作用。五谷即是五種shí物的聚合,是五行的平衡,也是陰陽的中和。
“五谷”又稱“wǔ糧”。事實上,作為中國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糧液就是匯五谷之jīng華,將“和”字蘊含在骨子裏的結晶產物。五糧液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經傳統工藝釀造而成,這本身就是壹種“和”的體現。古人說“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谷昌。”它顯示出中華文化對釀酒行業的浸淫和影響,也是五糧液傳承古今的內在精神。
相關閱讀: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今年端午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
2018端午節時間是幾月幾日今年端午節是哪天具體幾號
公歷陽歷是什麽意思?是初幾還是幾月幾號的?
日歷分為公歷竈慶升(俗稱陽歷差弊)和農歷(俗稱陰歷)。公歷日期在表達時為幾月幾日隱老(號),農歷日期在表達時為幾月初幾、幾月十幾、幾月廿幾後面沒有“日”字
龍擡頭是初幾?
龍擡頭(農歷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擡頭”。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在農耕文化中,“龍擡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擡頭日作為壹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